第4节 唯物主义的功过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7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22 | 2436 次浏览 | 分享到:

唯心主义能发展哲学能动的一面,因为只有决策是能动的,实践的效果是不能动的。所以只有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是能动的,单纯的唯物主义是不能动的,单纯的唯物主义永远是一具僵尸。

毛泽东曾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提倡“人的因素第一”。他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能创造出来。”

你可以说意识也是物质,但你必须承认只有这种特殊的物质能解释两亿年前后的变化,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而且只有这种特殊的物质能让其他的物质变得复杂有序。如果你说的唯物是要唯这种特殊的物,那么我承认你是对的。但这种唯物主义已经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了。

3.认识不一定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1真理的标准和依据不是物质

唯物主义者总是说要实事求是,他们说:“我们必须根据客观实际来辨别真理和谬误。”但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根据客观实际来辨别真理和谬误,我们只能根据意识来辨别。我们得到的视觉经验和听觉经验都是经验,不是客观世界本身。例如毛泽东根据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认为以王明、博古等人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毛泽东的依据是客观事实吗?不是直接的客观事实,而是他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毛泽东没有亲临前线,他看到听到的这些内容都是主观的经验,与客观事实有一定的差别。

那么这些经验来自于哪里呢?我们可以说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辩证二元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本原。唯物主义把物质当成本原并没有错,错误在于不把意识当本原。

主体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是主观的经验,这些经验是辨别真理和谬误的依据。另一方面,辨别真理的标准也是主观的。真理的标准包括预见性、稳定性、逻辑统一性和简单性,这些标准都是主观的。真理的最终标准是对人有利,这更是一个主观标准。

在人的主观世界里有很多事物都是客观世界里不存在的,例如神话、童话、艺术作品、科学假说等。在科学领域里,公认的科学理论产生之前会产生众多假说,这些假说往往是针锋相对的,你能说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吗?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列宁说:“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马列著作选编,2002:449)这等于是说在假与真之间没有原则差别。因为现象可能是假象,自在之物不可能是假象。现象和自在之物一定有原则差别,现象就是感觉经验,属于主观世界,自在之物属于客观世界。

如果说认识中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和错误反映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这样会使错误的认识获得客观依据或者让正确的认识失去客观依据。如果人的所有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宗教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这种说法非常容易产生对人的误导,容易引导人们到客观世界中去寻找与每一个主观事物相对应的客观事物,并容易使人忽略这些不同的主观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真实的唐玄奘与小说里的唐玄奘有本质的区别,科学与宗教有本质的区别。

3.2永远的明天

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只能去客观地认识它,而不能去主观地设想它的样子。那么,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呢?过去人们相信物质不灭,后来发现正反粒子可以湮灭;科学家说宇宙来自一次大爆炸,但有人说宇宙曾有过多次大爆炸;有人相信人性本善,但总有人发动战争,热衷于杀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无法在时空上追踪量子对象,所以量子对象是不可能被完全认识的。

那么,客观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呢?唯物主义者说,现在还不能准确地描述,认识要不断发展。这叫永远的明天。常宝华说过一个相声,他说:“我请你吃饭。”报了一大堆菜名。“什么时候吃呢?”“明天,明天,永远的明天!”

以后还会出现很多关于世界的说法。唯物主义现在所能展示给我们的客观世界只不过是现在的主观认识,而真正的客观世界对于现实的人们来说是不可能完全认识的。想认识真正的客观世界,必须等到永远的明天。那么我们应该等候明天,还是应该活在当下呢?

我们的认识能不能逐渐接近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呢?可以。既然可以接近,那么是不是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呢?会的,但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呢?是十年、百年,还是千年、万年?

常保华说“永远的明天”,我们知道这是忽悠,但哲学家说“永远的明天”,很多人就会相信。唯物主义的看家法宝就是“永远的明天”,辩证二元主义的信条则是:告别永远的明天,洞察真实的今天。

以前大家直观地认为地球是不转的,太阳每天都在转。后来发现这种直观的认识是一种偏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直观地认为周围的房屋和人群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反实在论告诉我们,那些我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可能都是错觉。

在笛卡尔那里,世界的真实性成为一件需要证明的事情。否认或者证明外部世界的真实性耗费了很多哲人的心思。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在他之前尚没有人提供过令人信服的证明,并把这件事称为“哲学和一般人类理性的耻辱”。他本人于是提出了一个显然自认为满意的证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讨论康德证明的时候说的一段话被广泛引用:“‘哲学的耻辱’不在于至今尚未完成这个证明,而在于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期待着、尝试着这样的证明。”(陈嘉映,2018:309)也就是说,人们一直不接受教训,一直相信唯物主义,不相信实用主义,这才是哲学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