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观世界里有日月星辰、桌椅板凳,有人类社会、人的大脑,还有大脑的运动以及大脑运动产生的意识。人的意识产生了主观世界,主观世界里有我看到和想到的东西。我看到桌椅板凳,我看到人和人的各种行为,我看到日月星辰,我想到宇宙大爆炸,我想到光的波粒二相性等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主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2,真正的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1。
图2 两个世界的辩证关系
我们所想所说的客观世界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而是由我们的经验、观念和理论构成的,是一个人造的客观世界。例如,我们想到石头的时候,就会想到它的圆形或不太规则的形状,想到它很坚硬,想到它的颜色是白的或灰色的等等。这些形状、硬度、颜色都是我们对于某个事物的感觉经验,坚、白等感觉经验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物体。这个由感觉经验组成的物体与真实的物体往往不同,真实的石头内部有复杂的成分和结构,这些客观的内容比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多得多。所以我们所想所说的客观世界其实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世界2,而不是客观世界1。
客观世界2在主观世界里面,是主观世界的真子集。主观世界又在客观世界1里面,是客观世界1的真子集,因为主观世界的内容都是人的意识,而意识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系统,是客观世界1的一部分。人的经验具有异己性,只有承认客观世界在我们之外才能实现认识的逻辑统一。
下面我们再看这个客观世界1。客观世界1真的是客观的吗?我们这里说的客观世界1也是我们所想到的,如果我没有想到它我就不可能说。既然我现在想到说到客观世界1,那么客观世界1也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客观世界2。也就是说,在客观世界1的外面还有一个主观世界,在这个主观世界外面还有客观世界。
依此类推,层层嵌套,无限循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这种关系属于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说物质与意识之间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老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辩证二元主义的世界观,是哲学的形而上学应该向大众展示的最根本的总体世界观。辩证二元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组成,它们是互相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
下面这个图片里的这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图片,这个图片里有一个人,就是她自己,图片里的她又拿着同一个图片,图片中还有更小的图片,依此类推,无限循环。在照镜子的时候也有这种现象,两个镜子相对放置,可以看到镜子之间无限反射,镜子里有无数个镜子。这叫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是递归的一种视觉形式。
图3 德罗斯特效应
辩证逻辑不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则,但又是很多事物的共性,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逻辑关系。德罗斯特效应、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等现象都提供了辩证统一关系的直观形象。莫比乌斯带的上下两个面是相通的,克莱因瓶的内部与外部是相通的。小时候,我们都听大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头儿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头儿讲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永远不停地讲下去。
图4 克莱因瓶,莫比乌斯带,太极阴阳图
太极阴阳图中,阴是黑色的鱼,阳是白色的鱼。白鱼的眼睛是黑色的,黑鱼的眼睛是白色的。白鱼的黑眼睛其实就是黑鱼,所以黑眼睛里有白眼睛,白眼睛里还有黑眼睛。两条鱼首尾相接可以代表相互转化,互相包含的关系。
《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第1章1.2.1节对于物质和意识是这样定义的:物质就是所有具体的存在,意识就是所有抽象的存在。这两个定义不准确,需要修改。不能说物质都是具体的。物质就是客观世界,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事和物是具体的,道和理是抽象的,关系当中有些是具体的,有些是抽象的。意识就是主观世界,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可以说思想产品都是抽象的,但不能说所有的心、性、情、意都是抽象的。
《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第1章1.3.3节提出一个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定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也决定意识。这个定理可以换成如下更准确的表述方式。
辩证二元主义世界观定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相互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主观世界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观世界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主观世界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
辩证统一关系我们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意识到这种关系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但是到底有什么意义,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种辩证的世界观没有成为哲学的形而上学向大众展示的最根本的总体世界观。中国的太极阴阳的思想与这种世界观近似,但没有说阴和阳分别代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科学当中的天文学、物理学、广义进化论等学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世界观,但科学只描述客观世界。哲学与科学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所以只有哲学能提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图景,科学所描述的客观世界只是这个图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家所研究的世界是他们所看到、所想到的世界,也就是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