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电影里的人物和情节多数是虚构的,这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当然不属于客观世界,只能属于主观世界,是我们在编故事。真实的人很复杂,艺术形象可以很简单。艺术形象都是人创造的逻辑构造。艺术形象往往是典型形象,所谓典型就是符合人的某种认识。一个艺术形象首先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然后进入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头脑。因为典型形象符合大众的某种认识,于是容易被大众接受。虽然是编造的,但大众会把他当成真实的东西。
上帝、佛祖等神灵都是人编造的,只有宗教信徒把他们当成真实的存在。这些人为编造的神灵都不属于客观世界,只能属于主观世界,神灵都是人创造的逻辑构造,是我们编的故事。只不过宗教信徒坚持说这不是故事,是真实的存在。
前面说数学和几何的概念和理论是逻辑构造,同理,其他学科的概念和理论也都是逻辑构造。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可能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反映,但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客观事物和规律本身不会出错。既然它们有可能出错,就说明它们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
我们每天都要谈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事情,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从本质上说过去和未来都不是客观世界的内容,而是主观世界的逻辑构造。
什么叫“未来”?“未来”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没有来”,就是说在客观世界里不存在。客观世界没有未来,只有当下。那么我们谈论的未来的各种事物在哪里存在呢?既然它们不在客观世界里,就只能存在于主观世界里。所有未来的事物都是我们想出来的,都是假的东西,都是思想游戏创建的逻辑构造。《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第3章3.4节提出一个定理:所有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意识。
但我们需要这些假的东西。我们不仅要设想、估计、盘算、预言、预测、憧憬、渴望,我们还需要计划、规划、蓝图、方案、方针、预算、预案、决策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假的,都是尚未变成现实的逻辑构造。编制这些内容的过程都是思想游戏。但这些假的东西不仅有价值,而且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投资计划、作战计划、战略规划等等都对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不编这些故事,那我们真实的生活将面临灾难。这些工具和故事的内容往往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水平。用东晋著名僧人僧肇的话说叫:“虚而不无”。《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第3章3.4节提出一个定理:所有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意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预测。开车的人最怕鬼探头,所以从公交车旁边路过的时候要减速,备刹车。因为这时司机做出了一个预测:可能有人会从公交车前面突然出现。其他各种路况司机也要做出各种预测,司机要知道爆胎的时候如何应对,刹车失灵时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都是在做预测,所有的预测都是未来的事物,所有未来的事物都是想象出来的虚假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存在。
评价一个科学家的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做出正确的预测。在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钟南山就坚持认为如果武汉不封城疫情就会在全国大流行。钟南山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他做出了准确的预测,而其他学者没有做出这种预测。评价一种科学理论的水平也主要看它能否做出正确的预测。爱因斯坦预测到光线受太阳引力产生弯曲的角度,于是相对论一夜成名。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也是逻辑构造,中国两个一百年的战略规划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每看到一个客观事物,马上就会引出很多想象。这些想象、预测和计划等都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操心。我们的生活总是由操心构成。操心的根本原则是维护主体的利益。海德格尔看到了操心的存在,但他没有说出操心的根本原则。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寻找价值的根本原则,但他在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总是脱离价值,追求真实。这也是几乎所有哲学家的错误。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这个现状,在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时候都看到问题背后的价值原则。
和未来一样,过去也是假的,是我们头脑中的逻辑构造,是我们编的故事。在主观世界里,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列存在。客观世界里只有现在,过去的事情一旦过去就永远消失了,死掉了。例如我今天与朋友一起吃饭,吃完以后这件事就彻底消失了,客观世界里永远不会有这件事了。即使重现,那也是另一件事,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谈论的所有过去都是记忆,以及根据记忆产生的各种推测。
很多学科都要讨论过去和历史,都要预测未来,因此所有的科学都是在讨论主观世界的故事。主观世界里人是可以穿越的,也就是说主观世界里的时间与客观世界的时间完全不同。从古到今有多远,笑谈之间。
每个人所说的客观世界都是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世界,时间上和空间上离他越远的事情了解的越少。所以每个人所说的客观世界都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中国古代后人写前朝的历史大部分都是不可信的,但前朝自己写的历史几乎不可能让人看到,大部分都烧光了。所以很多历史真相我们不可能知道。二十四史只能记录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事实都被大浪淘尽了。外国的历史记载就更少了。现在你问美国的年轻人,二战谁赢了,有很多人答不上来。这样简单的事实都不知道,复杂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更不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