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大树生长需要时间。在电影里,刚种下树苗,过一会儿就长成参天大树了。在主观世界里,这种事情很常见,很有用。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让这个过程客观化,当我们描述生活的每一天的进程的时候,我们就让小树的样子缓慢变化。这时这棵小树仍然是逻辑构造,不是客观事物,但它的变化比较客观。
抽象是一种思想游戏,这种思想游戏的特点是只关注事物的一部分属性,忽视其他属性。例如,中国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我只关心你是不是中国人,不关心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小,这就是抽象。共性是对多个物的抽象,规律是对多个事件的抽象。
抽象的程度有大小之分。抽象的程度越大意味着关注的属性越少,忽视的属性越多。具体与抽象对立,抽象的程度越小意味着越具体。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都有无限多重属性。人的认识只能关注一部分属性,所以人的所有认识都是抽象的。
仿真产品有一些属性与被仿者相同,有一些属性与被仿者不同。我们往往只关注相同的属性,不关心不同的属性,这时仿真产品可以看作是对被仿对象的抽象。
客观世界当中有事、物、道、理和关系。物是具体质料,事是物和关系的运动变化,道是规律,理是共性。逻辑构造是人造的仿真产品,逻辑构造对事、物、道、理和关系都能进行仿真。
汽车是一个具体的物,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像视频等符号对汽车进行仿真,形成一个关于汽车的逻辑构造。对于一个事件也可以仿真,即用语言文字和图像视频等符号描述这个事件,例如描述汽车加速超车的过程或古代的故事。
道是规律,对于道的仿真就是各种定理、公理、原理等科学论述。但是对于客观规律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无法直接对客观规律进行仿真。只能先观察具体事件,然后对事件的共性进行抽象,我们把这种抽象的结果当成对客观规律的仿真。
理是共性,例如所有的汽车都有车轮,对于这个共性的描述也是一个逻辑构造。这些共性来自对个体的抽象,而不是对客观的共性的仿真,因为客观的共性不可观察。在对事件和个体进行抽象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猜想和假设。
客观事物的关系包括时间关系、空间结构关系、相同关系、相似关系、函数关系等。对这些内容的仿真也有很多来自猜想和假设。
唯物主义者和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对于客观规律和共性的认识来自于对它们直接的仿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从来都没有看见过客观规律和共性,我们只能看见一个一个的具体事物。由于客观规律和共性无法观察,所以它们从来都不是真理的标准。如果我们能看见客观规律,那么把客观规律和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做一下对比就知道对错了,但我们无法做这种对比。真理的标准是有用,当我们把对于规律的认识应用于实践的时候,如果能带来利益,我们就认为这些认识是真理。
一个概念就是一个符号,看到这个符号我们会产生特定的联想,某个概念的定义就是对这些联想到的内容所作的描述。概念可能是事物的某种共性的名称,也可能是某一类事物的集合的名称,分类的标准是事物的共性。概念的内容是对事物进行抽象之后产生的逻辑构造,抽象的程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抽象程度的概念。例如,麻雀、鸟、动物、生物、物质都是概念,但它们的抽象程度不同。
辩证二元主义理论当中所说的理是指概念和共性,《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2.7节认为概念是被定义的语言、文字。但概念不是某一个特定事物的名称,所以概念的定义应该改为概念是某一类事物的名称或共性。
概念的本质是广义的变量。一个变量可以取多个数值当中的某一个。例如,a可以取1,2,3,4当中的某一个。概念可以是多个事物当中的某一个。例如,桌子可以是单腿桌、双腿桌、三腿桌、四腿桌当中的某一个,或者是方桌、圆桌、椭圆桌、变形桌当中的某一个。概念就是变量,概念和变量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都是简单、有用但不真实的思想产品。概念和变量的区别在于概念既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数值之外的任何事物。
概念和变量的取值可以不断变化,而本身可以长久不变。例如,用a表示加速度,a的数值可以不断变化,但所有这些数值都是a,不是b或c。几百年间大家一直习惯用a表示加速度。人也是一个概念,你我他是不同的人,而人这个概念始终不变。一说起人大家就想到我们这样一种高级动物,以及人的器官、行为等内容。中国人几千年前就使用人这个概念,到现在从来没变过。客观世界当中只有具体的人,具体的人不可能活几千年。人这个概念是主观世界里的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活几千年。《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第5章5.1.1节提出了一个定理:主观事物可以比客观事物稳定。
格丁根大学物理学教授G.C.利希藤贝格说:“大自然母亲不创造种类,它创造个体。”(弗里德里希·克拉默,2000:7)所以概念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仿真,而是逻辑构造的创新,创新的方法是抽象。例如,鸟有很多种,有候鸟、留鸟,有肉食、杂食,还有个头、叫声、颜色等很多差别。“鸟”这个概念忽视掉所有这些差别,只关注它们有翅膀,无牙齿等属性,这样得到的逻辑构造叫做“鸟”。这个概念在客观世界里不存在,客观世界有麻雀和老鹰等,但没有哪个动物的名字叫鸟。客观世界有白马、红马、黄马和黑马,但是没有马。客观世界里没有一匹马既是白马又是黑马、红马、黄马。马的概念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是思想游戏的产品。所以公孙龙说:“白马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