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在热自燃中的作用
来源:WOP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Vol.23 Issue 2, 2020. p256-262.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1 | 172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通过对热自燃理论的详细分析,找出内燃机缸内着火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对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分析,可得出正反馈是着火的充分必要条件。当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交时,有一个交点是负反馈的吸引子,另一个交点是临界点燃温度,很多文献对这两个交点的分析是错误的。当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切时的容器壁温度是自燃温度。反馈在内燃机很多工作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内燃机;反馈;热自燃理论;自燃温度
中图分类号:TK464 文献标识码:A


图1 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交

  因此,不管在A点左侧还是在右侧,最终都将回到A点,A点是负反馈平衡点,或称为吸引子。除非有外来的条件把混合气加热到Tc,否则系统总是处于工况A的平衡状态,不能着火。

  对于状态C,混合气温度为Tc,放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即q1=q2,混合气温度不变,将会维持在C点状态。当系统工况偶然偏离C点向左移动时,系统的放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即q1小于q2,温度下降,使工况恢复到状态A为止,此时系统也不能着火。即当T小于Tc时,此系统一直是负反馈系统。而当系统工况偶然偏离C点向右移动,即当T大于Tc时,因为系统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即q1大于q2,使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使放热速率更快,形成正反馈,系统内的反应速率自行加速而急剧增大,离C点越来越远,最终会着火或爆炸。Tc是临界着火温度。

  由此可见,系统着火的条件是混合气温度T大于Tc并进入正反馈。如果混合气温度不能自发到达Tc,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汽油机火花塞跳火和柴油机采用大压缩比都可以使混合气温度达到Tc。Tc是强迫着火温度[4]或临界点燃温度[2]74。

  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相切的情况如图2所示。如果混合气温度为Tb,系统的放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即q1=q2,温度不变,将会保持B点状态。当系统工况偶然偏离B点向左移动时,系统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即q1>q2,使温度升高,系统会回到B。这时系统属于负反馈状态。但是一旦系统工况稍微向右偏离B点,则系统会进入正反馈,温度一直升高,从而引起着火。所以,当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切时,切点B是着火的临界点,Tb是临界着火温度。此时的容器壁温度T0是自燃温度,或称临界环境温度。 


图2 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切

  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无交点的情况如图3所示。由于放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即q1>q2,系统一定会着火。因为这时,该系统一直是一个正反馈系统。




图3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无交点

  如果容器壁温度升高,散热曲线就会向右平移,可能会从与放热曲线相交变为相切,再变为相离,如图4所示。当相离时,即当环境温度大于自燃温度时,系统就会着火。例如,在汽油机工作中,气缸壁温度超过自燃温度时,就会发生表面点火现象,即燃气不依靠火花塞跳火而产生燃烧。




图4 环境温度变化使散热曲线平移

  如果系统压力不同,放热曲线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引起临界点燃温度的变化。对应每一个压力值,都可以找到一个对应的临界点燃温度,于是可以在“临界点燃温度-压力”图上得到一个点。所有这些点连在一起可得到一条曲线,如图5所示。曲线上方为着火区域,下方为不着火区域。同理可以得到“临界环境温度-压力”图,“临界着火温度-压力”图,以及其他条件的关系图。




图5 临界点燃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氢燃烧的链式化学反应可简单地表示为:

H + 3H2 + O2 → 2H2O + 3H

通过这样的反应,一个氢原子生成了三个氢原子。这三个氢原子又引起下一节链,繁殖出更多的氢原子,称为链式反应。这个过程也是正反馈,H原子的基数越大,增量就越多,而增量越多,下一节的基数就越大,最终产生链着火。如果活化中心由于各种原因而销毁,造成过多的链断裂,不能形成正反馈,则不能产生链着火。所以,与热自燃一样,正反馈也是链着火的必要条件。

二、现有文献中的问题

在现有的各种讲述燃烧学和发动机原理的文献中,对于热自燃理论的论述存在明显的问题。在各种文献中,虽然都描述了反馈的特征,但没有人使用正反馈和负反馈这两个概念,更没有归结出反馈与着火的必然联系。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能够着火的时候,系统都处于正反馈状态,包括: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交且T>Tc,相切且T>Tb,以及两条线没有交点时,系统都处于正反馈状态。因此系统处于正反馈状态是着火的必要条件。而系统处于负反馈状态则是不着火的充分条件。

很多文献都把正反馈状态称为不稳定状态,而称负反馈状态为稳定状态。这样说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着火状态是不好的,应当防止发生,而熄灭状态是好的。其实对于发动机来说,我们需要的恰恰是这样一种不稳定的情况,而稳定是要防止发生的。

《内燃机燃烧》(陈家骅等编)[5]和《内燃机燃烧学》(魏象仪编)[6]这两本书也有上面所说的问题,同时还认为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交时不可能着火,认为状态C是达不到的。前面说过,在强迫着火的条件下状态C是可以达到的。强迫着火时,系统的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没有变,而且着火条件可以通过这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所以热自燃理论并不只是可以用来分析自燃,也可以用来分析强迫燃烧。谢苗诺夫的模型包含了强迫燃烧,岑可法指出了实现强迫着火的条件是q1=q2[2]74,但没有说明临界点燃温度就是C点的温度Tc

柴油机压缩比高,压缩时温度可以直接达到Tc。同时,压力升高可以使放热曲线向上平移,使Tc下降。汽油机压缩比低,主要靠火花塞跳火使局部温度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