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不是科学,但哲学必须使用科学语言。所谓科学语言就是不会引起误解的语言。哲学和科学理论都力图减少自相矛盾,自圆其说。如果自相矛盾,别人就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么你的理论就没人相信了。
为什么要强调辩证法是主观世界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真正的客观世界是什么样我们不用深究,所以这种区别似乎不重要。但大家都不喜欢辩证法,它不是科学语言,人们无法利用辩证法进行逻辑推理。如果客观世界没有辩证法,那么这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有利。所以黑格尔和列宁的错误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必须区分客观世界1和客观世界2,必须明确认识到辩证运动是主观世界中的客观世界的运动特征,辩证法不是客观世界本身的特征,而是我们用有色眼镜看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客观世界1不存在辩证法,辩证法是人的思维方式的产物。只有客观世界2中才有辩证法。
形式逻辑不是人看出来的,而是人造出来的。如果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是人造出来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于,辩证逻辑与客观世界还有点像,而形式逻辑一点都不像。
传统的世界观当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尤其是有很多悖论。只有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观才能彻底解决这些悖论。辩证二元主义在重新深入理解辩证逻辑之后,把辩证逻辑应用到新的哲学理论当中,从而实现了矛盾的辩证统一,而且还能解释各种悖论。
现代科学向我们描述了客观世界的样子,太极进化主义并不改变科学的描述。太极进化主义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还为科学提供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包括真理标准和对科学的本质的论述。它认为科学当中所说的物质和规律都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意识,在这个前提下科学的各种描述都可能是成立的。这看起来只是换了一下说法,内容没有变,但这种说法上的变化很重要,在这个基础上的科学可以避免很多悖论和困惑。
中国和西方哲学中都有很多关于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的研究,黑格尔是其中研究内容最丰富的哲学大师。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严重的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客观世界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从简单结构中产生复杂结构。宏观上从热寂的平衡态产生非平衡态的各种星系天体。微观上先产生基本粒子,然后产生其他各种粒子。然后从非生物进化出生物,生物的结构和种类逐渐增多,然后进化到人类。随着生物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的进化,生物对世界的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人的大脑在进化,人类文化在进化,每一个个体从小到大有一个发育和学习创新的过程。认识的内容首先是各种感觉经验和感性思维,然后逐渐产生理性思维,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性思维的内容逐渐增多,逐渐复杂化和有序化,最终产生各种科学理论。
人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主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世界2。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客观世界的很多内容没有变,而这个客观世界1当中的这个人的主观世界中的客观世界2发展变化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
黑格尔所说的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主要是这个客观世界2的辩证运动,而不是客观世界1的辩证运动。客观世界2的辩证运动可以用黑格尔的话说,是从质到量和从量到质的运动,从自在到自为的运动。客观世界2可以从绝对理念开始,由逻辑阶段,经过自然阶段,发展到精神阶段,最后达到绝对精神。客观世界1的运动不是这样的,客观世界1的运动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的复杂有序化的运动过程,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这是科学家所描述的客观世界。
所以,马克思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立的,他把客观世界2放在主观世界外面了,他认为人的头脑中的这个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要想把这个倒立的辩证法放正就要把客观世界2放在主观世界里面,主观世界外面的客观世界应该是科学家描述的客观世界。
但是另一方面,科学家所描述的客观世界也是人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2,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1。真实的客观世界1是什么样子,我们不需要考虑,应该保持沉默。科学家所描述的客观世界与黑格尔所描述的客观世界都是客观世界2,但客观性不同。客观性大的是真理,而真理的根本标准不是客观,而是对人的利益的影响,即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对辩证法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它是否颠倒,而是看它是否有用。科学家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有很好的预见性,能让我们更好地改造世界,创造文明,而黑格尔的不行,所以我们必须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另一方面,黑格尔对于辩证逻辑的内容有很多创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很可贵,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值得继承和发展。
为了打破传统哲学中辩证法研究的困境,辩证二元主义提出了全新的辩证思想,否定了过去辩证思想当中的很多错误认识。辩证二元主义一方面把辩证法当成建立自己的本体论的理论基础,把辩证思想贯彻到底,另一方面丰富了辩证法的内容,把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的种类从过去的三种扩展到七种。
(1)反馈关系
(2)互相包含关系
(3)辩证对应关系
(4)互相决定关系
(5)否定之否定关系
(6)抽象对立与具体统一的关系
(7)质量互变关系。
定理:辩证逻辑关系包括七种:反馈关系,互相包含关系,辩证对应关系,相互决定关系,否定之否定关系,抽象对立和具体统一的关系,质量互变关系。
否定之否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两次否定,另一种是两个事物的相互否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决定关系。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只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但马克思说不清楚反作用与决定作用有什么区别。如果承认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辩证统一关系,就应该承认它们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抽象对立与具体统一的关系,是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对立的矛盾可以实现具体的统一。承认矛盾不容易,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找到实现矛盾统一的具体途径,有些辩证逻辑可以转化为形式逻辑。例如,古代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头,它们各有优缺点。木材软,强度低,不能盖高楼,但容易塑型,锯、刨、雕刻都比较容易。石头硬,强度高,能用来盖高楼,但不容易塑型、采集和运输。硬和软是一对尖锐对立的矛盾,它们能不能统一呢?有没有一种建筑材料,既硬又软呢?有,就是水泥。水泥与水混合后很软,便于塑型,干了以后很硬,可承受高楼的压力。这就是抽象的矛盾实现具体的统一。
其实,所有的科技发明和各行各业的创新都是为了寻找实现矛盾统一的具体途径。矛盾无处不在,这些矛盾经常损害人的利益,阻碍社会进步。只有不断寻找矛盾统一的具体途径才能增进人的利益和推动社会进步。
否定之否定包括两次否定,包括正、反、和三个阶段。一般人只看到正的阶段是片面的,老子一味强调用反也是片面的。否定是有条件的,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否定。例如人可以追求幸福,不需要每天勒紧裤腰带。运动变化也是有条件的,动静相宜才好,不能一味地运动,也不能一味地静止。一味强调运动变化是片面的。有为与无为是辩证统一的,随条件变化。不能一味地有为,也不能一味地无为。有为与无为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维护人的利益和世界进化。老子的思想发展到相对主义就会误入歧途,形成道家自私的避世苟生哲学和中世纪的“圣徒”观念。
王东岳运用老子的观点分析世界进化的历史,创建了一套递弱代偿理论。最后他得出结论:人类必然灭亡,只有退化才能生存。王东岳这样的理论就叫误入歧途。
邹学熹先生在《易学精要》中介绍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有一位外国专家在清华大学访问,他在一次座谈会上拿出三幅图象说明印度、西方和中国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第一幅图象只画了一个大圆圈,代表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认为大千世界,一切有形之物皆生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