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想的和所说的一切物质都是意识,但其中,认识具有异己性,不完全是随意的,有些认识的稳定性很大,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意识叫做物质或客观存在。认识的客观性本身并不是物自体的客观性。主观唯心主义正确地看到了认识的主观性,但错误地把这种主观性等同于随意性。后面将对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作彻底的批判,但客观决定论是正确的。
唯物主义第一定理(客观决定论定理):意识的异己性来自于意识之外,人的认识必须服从这种异己性。
为了解释这种异己性,我们必须承认一切存在都是物质,意识也是物质。物质有很多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贝克莱由于不能解释这种异己性而被迫请神,于是遭到唯物主义的激烈批判。当我们谈到物质的各种属性时,我们所想所说的物质不是物自体,但直接经验的来源是物自体。
唯物主义第二定理:一切具体的存在都是物质,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之一,意识是物质的属性。
唯物主义第三定理:世界上只有具体的物质,没有抽象的物质,一切抽象的存在都是意识。
具体的物质具有百分之百的客观性,所有的意识都不具有百分之百的客观性,都需要怀疑。人可以臆造多种意识,然后在其中选择客观性最大的一个。异己性也是一种意识,是客观性极大的意识。神话、艺术是客观性较小的意识,谎言和谬论基本没有客观性。奥卡姆剃刀的作用就是鉴别意识的客观性,然后把客观性小的意识赶出物质世界。客观性差的意识不一定没有价值,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同于客观性标准。
有这样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人站在一幅画的前面,正在聚精会神地观赏,而他所看的这幅画的内容是什么呢?是一个看画的人。当我们看这幅画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也正在一幅画里被其他人观赏呢?人与画是主体与客体,可以说是矛盾对立的两极,但又不仅仅是两极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是其他事物辩证统一的根源和共性。过去的哲学,大多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作为矛盾对立的两极。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包含的,它们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主观唯心主义的第三个论点改造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定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也决定意识。
这里所谓的决定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相互包含,所有的意识都是物质的属性,是物质的一部分,同时我们所想所说的物质都是意识的组成部分。第二个含义是服从,意识必须服从客观的异己性,但决策的依据都是意识。
在第6篇提出了价值判断的三个最终原则:个人主义、人本主义和进化主义。其中个人主义表明意识是价值的最终来源,进化主义表明物质是价值的最终来源,人本主义既有物质性,也有意识性。
第7篇第6章提出了真理检验的三部曲定理:检验真理的主体是每一个单独的个人,实用性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检验真理的过程分三个阶段:1. 验证假说的稳定性和逻辑统一性;2. 验证假说的简单性;3. 验证假说的预见性。
其中,实用性和简单性是真理标准的主观性,体现出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稳定性、逻辑统一性和预见性是真理标准的客观性,体现出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太极进化主义本体论是实用主义与理性(理想)主义的统一,是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统一,是主观决定论与客观决定论的统一,是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