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说:“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1.)这句话似乎无懈可击,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偷换概念的文字游戏。
世界上只有两种存在: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或者说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存在。物质的存在一定存在,一定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意识的存在就完全不同了。人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意识是人的一部分,所以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意识就是物质,是客观存在。但是意识不一定能当成与某些物质对应的东西。例如,上帝和各种艺术形象只是意识,没有与其对应的真实客体。
人需要认识客观世界,人的认识需要客观化,认识要尽可能与物质一致。于是人的意识包括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与客观世界一致、基本一致或有对应物的意识;第二部分是与客观世界差异很大或没有对应物的意识。如果说意识一定存在,就容易产生误解,似乎意识的这两部分都与客观世界一致。
例如,我说“桌子”,这是我心里想的,然后说出来,客观世界里的确有一种东西和我想的一样。我说“中国很大”,这是我的一个观念,在客观世界里有一个事实与此对应。但如果我说“孙悟空”,那么客观世界里真的有一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吗?如果我说你的钱也是我的钱,那么你的钱真的就能变成我的钱吗?所以,是可以不是,存在可以不存在。
另一方面,不存在者可以存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东西可以以意识的方式存在。孙悟空可以以意识的方式存在,对他人钱财的欲望可以以意识的方式存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而且贯穿在哲学的几乎所有论题当中。
无(缺场、不存在)是一种意识。人只能对有产生感觉经验,不会对无产生感觉经验。当某个事物的有消失以后,人面对无的时候不会产生感觉经验,但会联想起过去的经验。这两个经验对比以后才有了无的概念。无不仅是实体的无,还有事件的无、属性的无和规律的无。
存在包括物质和意识。不存在就是无,不存在是一种意识,所以不存在也是一种存在。无不是物质,但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所以并不是只有物质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所有的存在都是意识,但不同的意识的客观性不同。有些绝对客观,有些绝对主观,其他意识居于两极之间。我们一般认为物质具有绝对客观性,但从对无的分析可以看到,具有绝对客观性的意识并不都与物质相同或对应。
定理:具有绝对客观性的意识并不都与物质相同或对应。
巴门尼德说“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他的意思其实是说意识一定客观存在。巴门尼德说:“不存在者你是不能认识(这当然办不到),也不能说出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1.)孙悟空不存在,但我们可以认识,也可以说出。我们可以认识和说出不存在的东西,巴门尼德说不能,那么能认识和能说的就都是存在的,即意识一定客观存在。巴门尼德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鼻祖。
如果我们认可了巴门尼德这句话,那么会推出哪些结论呢?首先,上帝是一种存在,因为我们谈到它了,想到它了,于是它不可能不存在,后来的很多经院哲学家都是这样论证上帝存在的。然后,所有巴门尼德希望我们相信的东西都一定存在,所有的神话都一定存在,所有的理念一定存在,所有宗教教义都一定存在,所有统治阶级强加给被统治阶级的信条都一定存在,所有的谎言都有了存在的依据。那么还有什么不存在吗?应该没有了,因为所有的存在都不能不存在。但巴门尼德一定会说,有些存在不存在,至少他的敌人的理论一定不存在;教皇会说,异教的理论一定不存在;国王会说,下等人犯上的理由一定不存在。
上面的分析说明了巴门尼德的这句话的危害。可能巴门尼德没有看到这种危害,也有可能他看到了,但仍然这样说,目的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理论。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哲学家没有看到这种危害,盲目轻信了巴门尼德的话。有些哲学家虽然不相信或没有受这句话的影响,但仍然不自觉地犯了这样的错误,认为一切意识都是客观的存在,于是滑向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认为理念一定存在,黑格尔认为理性一定存在,马克思认为客观规律一定存在。
黑格尔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了极端。他荒唐到闭起眼睛不看现实的程度,把现实的说成可能的,可有可无的。黑格尔说:“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只是一个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些不正当不合理想的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只不过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而已。”(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版:44-45.)黑格尔所说的理性是神的理论,不是人的理论。黑格尔完全脱离经验,完全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现实的人们不能像黑格尔一样完全生活在理性当中,现实生活永远是从实践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的反馈过程。这个负反馈的吸引子是人的利益最大化。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2版:43.)黑格尔把理性和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有正确的成分,也有错误的成分。理论分为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两种,现实的东西应该符合实证理论,如果不符合,不是现实的东西有问题,一定是理论有问题。只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从理性的客观状态和整体来看,理性的东西不一定是现实的,应该说,理性的东西与现实永远有差别。认识的过程就是让实证理论逐渐接近现实。另一方面,现实的东西并不都是合乎理性的。由于认识的局限导致现实的东西不符合实证理论,同时现实的东西也不一定符合规范理论,而且是经常不符合规范理论。所以我们才需要去改造世界,让现实的东西越来越多地符合规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