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条件反射包括:刺激—联想—决策—行为,后来,在刺激和联想之后,人们往往并不马上决策和行动,而是形成观念并记忆下来。
被记忆的联想不一定是被证明的,可能只是暂时的相信。这时的条件反射就变成:刺激—联想—观念。这样认识过程就可以与实践分离了。认识过程是条件反射中决策之前的部分。
联想关系是一种程序,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确定的联接。狗认为“有铃声就有食物”,这个观念是铃声与食物之间的联想。“上网能看新闻”,这个观念是“上网”与“看新闻”之间的联想。观念可以是多种意识之间的联想关系,这些意识包括感觉经验、观念、情感、意志等。在语言、文字与经验、观念等意识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命名。
定义:命名是在语言、文字与经验、观念等意识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定义:定义是对语言、文字的正式命名。概念是被定义的语言、文字。
简单条件反射的刺激是动物或人的感觉经验,复杂条件反射的刺激还包括人的感情和观念,感觉来自外界的现象,而观念来自于记忆。例如,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开始忙碌,或开始伤感。
简单条件反射中的反应包括行为和身体内部的变化,例如狗分泌唾液。复杂条件反射的反应还包括人的感情和观念的变化。在复杂的条件反射中,刺激往往是观念,而不是外界现象导致的感觉,反应往往也是观念,而不是行为。这样会以观念为刺激,产生新的观念。观念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想。其中,原因的产生也有原因,结果产生后,会导致其他结果。认识过程可以以这种方式不断发展。
随着观念数量的增多,人按照逻辑关系对观念进行整合,形成理论。
定义:理论是复杂有序的观念。
知识(认识)是指经验、概念和观念。复杂化和有序化就是系统化。经验和逻辑、观念相互组合,构成人的思想体系,包括各种认识模型和成见。康德所说的范畴就是认识模型和成见。人的认识体系不断有序化和复杂化,于是人的认识能力就不断提高,这就是人的认识发展过程。
理论体系在有序化和复杂化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结构,认识结构是否复杂和有序决定人的认识能力的大小,结构决定功能定理在这里同样适用。人的认识结构以感觉经验为基础,以想象、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为动力,以抽象、分析、试探性学说、逻辑、排除错误为手段,建构出以认知模型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认知模型、规律和理论的结构不断复杂和有序化导致理论体系的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