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对主体有哪些利益呢?
一、对内化物的爱本身就是私利。私利包括自我和内化物的利益。为了子女的利益,每个父母都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后代是主体的内化物,比主体自身还重要,爱后代让他人感到主体无私。父母把子女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奉献是一种自私。对后代的奉献是人的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美国哲学家埃利奥特·索伯认为人有善良的一面,但他证明这个观点时用了一个非常不妥的例子:父母看到孩子落水会奋不顾身地营救(李建会.艾利奥特·索伯论心理自我主义. http://www.psychcn.com/enpsy/200202/44932539.shtml,2002-02-04)。救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正说明人自私的本性,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内化物。很多动物都能为了繁殖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别人的孩子落水,有人可能马上营救,但多数人会犹豫一下,他人的孩子不是主体的内化物,索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主体的配偶也是主体的内化物。性欲和生育是人的本能,所以对配偶的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非常强烈,这种爱表现为无私。但这种爱会逐渐减退,稳定的家庭需要理性来维持。这种爱的减退说明对配偶的无私奉献从一开始就是自私的。对其他亲人的爱比对子女、配偶的爱弱得多,理性的爱占主要成分,但也有先天的成分。孝敬父母需要提倡和监督。对其他亲人和朋友的爱基本上完全是理性的爱,他们很难成为主体的内化物。只有日常生活中与主体关系密切的人或物才会成为主体的内化物。
二、利他者能得到尊敬和奖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称赞和奖励,希望身后留名,不希望被人蔑视。当社会提倡奉献时,人们会因奉献而得到称赞,于是自尊成为人们奉献的动力。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会成为英雄,逃跑会被耻笑和惩处。
三、利他能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不愿意庸庸碌碌。甚至有人先天是工作狂。很多人读到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那段名言时会心潮澎湃,为理想而献身的冲动像烈焰一样在心中燃烧。
四、利他使人快乐,这种快乐有先天的成分。追求这种快乐的冲动有时会非常强烈,对于一个有爱心的人来说,奉献往往不是自我否定,而是收益。这样一来,在没有社会奖励的情况下人也会奉献。所以社会鼓励人们拥有爱心。但与利己相比,利他产生的快乐的强度较小,当人有其他需要时,会忽略这种快乐。整个社会的捐款数额远远小于GDP,GDP的主要来源是每个人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利益而辛勤工作。
五、善良的人会得到他人的爱戴,因此善良的人有可能拥有很大的竞争力。因此,善和仁爱便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成为流行的社会观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功利原则使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称赞、害怕谴责和惩罚,通过利人得到他人的爱戴并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是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德是一种自我否定,就是少赚点钱。为什么少赚点钱?这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投资。
六、善可以使自己赢得盟友和潜在的机遇,嫉妒会给自己树立强敌。因为一般来说,被别人嫉妒的人应该不会是弱者,以“一报还一报”的心理,他也不会对你太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