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来自人的自发变异和社会选择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6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4 | 62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善可以是人的本性

说人是自私的,有人会强烈反对,因为我们看到过很多人无私奉献,甚至为了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生命。那些伟大的楷模,雷锋、周恩来、文天祥、岳飞,还有无数为理想献身的英雄,谁能说他们是自私的?

善可以来自人的自发变异和社会选择。任何人都可能产生各种变化,包括身体的变化和思想的变化。病毒的基因变异不需要几百年,只要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能产生有生存能力的变异。人的神经系统的变异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变异的频率比生物基因变异的频率高得多。神经系统的先天变异导致自发的善,善可以是人的本性之一。神经系统的后天变异主要指人的观念可以产生自发的变异,奉献可以是一种自发的观念,所以人有可能完全自发地无条件地对陌生人施舍。当它在社会影响下被加强时,就表现为本能的冲动。

所谓“人之初”是指动物阶段,动物基本是自私的,所以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类发展阶段,由变异产生善的本性,所以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有可能本性善良。

善良的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得到各种赞扬和鼓励。这种社会选择造就了许许多多舍己为人的人。善良的本性如果没有奖励,甚至受到打击,很容易消失,而奖励的内容是增大主体利益。

所谓同情就是对他人之情同于对自己之情。别人受伤的时候,本来自己不疼,但似乎也感到疼痛,想找药、找医生,这是一种条件反射,自己受伤的时候找药、找医生接近于非条件反射。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大部分都来自于条件反射。

需要注意的是,算计产生的善会得到社会认可和提倡,但算计与自发变异的善有区别。自发变异和社会选择会造成一种信念和信仰,当人们坚守这种信仰时往往不需要算计,很多人情愿为信仰而牺牲。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有虔诚的共产主义信仰,党风正,社会风气正,学习雷锋是多数人自觉的行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治安好得难以置信。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回忆起来,仍然津津乐道,赞叹不已。这不是狂热,不是盲目,而是真情流露。单从精神层面说,那时的中国社会是真正的天堂。当然,由于没有真正的民主和法治,这种社会不能长久。如果真正的民主和法治能与那种社会风气结合起来,一定是真正的天堂。

尼采说:“邻人若称赞无私,那是他们能从中得利。”“我制定一个原则。道德中的每一种自然主义,也就是每一种健康的道德,都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德]尼采.尼采生存哲学[M].杨恒达等译.九州出版社,2003:85,93.)每个人都希望得利,所以每个人都会称赞无私。称赞的结果必然形成健康的道德。健康的道德不是来自神甫的说教,而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是社会选择的结果。道德的社会选择的根本标准是每个主体的个人利益,选择的必然结果是崇尚与人为善的社会价值观念。

二、强权定理不鼓励为所欲为

  前面强调每个人的主体利益是行为决策的价值标准,并在社会组织学部分提出强权定理,人们因此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觉得这是在认可和鼓励那些为所欲为的做法,其实恰恰相反。如果你真想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与他人和谐相处,为所欲为必然给自己带来灾难。更重要的是,个人主义和强权定理都不是我们的愿望,而是客观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每个人都会维护自己的私利,每个人都曾经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利益。同时每个人都知道侵犯他人会遭到反抗,每个人都害怕做了坏事会遭报应。

任何规范理论都必须以实证理论为依据。要找到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先要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个人主义和强权定理都是实证理论,不是规范理论,是建立社会伦理的依据。这些理论必然引导人们追求和谐、博爱和正义

尼采指出,动物适应环境,隐藏自己,这与人的修养没什么区别。(赵倞.动物(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人性根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自我修养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

三、人不为己真会天诛地灭吗?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总会遇到很多困苦和灾难,如果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艰苦奋斗就很可能死亡。所以对于早期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来说,人不为己的确会天诛地灭。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仁爱、与人为善、无私奉献逐渐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符合这种道德标准的行为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鼓励和奖励,所以无私奉献的人可能过得很好。当然,社会的价值观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你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奖励上是有风险的。一旦有些无私奉献的人没有得到回报,人们就会对这种社会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感到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