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我怎样才能在生活中保持那至高无上的存在?这琐碎的繁乱的事物中深藏着那个本原,我可以在许多短暂的瞬间感到它,但怎样才能在永恒中靠近它,投入它,融入它呢?那个最简单最平常的东西时刻都在操纵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又怎样才能时刻把握住它呢?
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个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那看似短暂、孤立的价值和日常的、平凡的事务才代表最根本的价值,是一切永恒价值的来源。工程师的发明可能是为了赚钱,或为了出名,也可能是为了追求真理和为人类造福,这些都是他的利益,追求真理和为人类造福当中包含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和道德,因为它们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历史上有过各种“主义”和价值观,曾经令无数人狂热和献身,但狂热过后才知道个人的利益才是根本,对这些“主义”的狂热是一种异化。但是,没有这些“主义”也不行,一方面人需要这些工具,同时复杂有序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13-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等思想家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人的价值的贬低和对人的欲望的禁锢,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肯定与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按照尼采的解释,道德、基督教和由柏拉图限定的哲学之第一原则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毫无价值,必定有一个比这个沉溺于感性享乐的世界更好的世界,必定有一个超越的“真实世界”,一个超感性的世界。感性的世界只不过是现象的世界。经由这样一种态度,这个世界和这个生命被从根本上否定掉了。但是尼采说,道德的那个“真实世界”是个谎言的世界。那所谓的真实,所谓的超感性,是个谬误。那感性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论尼采[M].秦伟,余虹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72.)不仅是基督教,很多宗教都有类似的虚无主义教义,人本主义反对所有宗教的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的另一个来源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崇尚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客观历史。不管你是否喜欢,不管你如何决定,不管你如何实践,客观世界的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成功和失败都没有意义了。这种结论让人醒悟到,如果离开人的利益,从客观存在出发,那么一切都是相对的,进步和倒退、正义和邪恶都没有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