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内的各种自复制是正反馈,生物的其他功能大多是负反馈。因此,生命的意义由正反馈和负反馈这两种特性决定。正反馈这种特性决定了繁殖是生命的意义,生儿育女是人生的意义;负反馈这种特性决定了趋利避害是生命的意义,追求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人生的意义。
最早的生物只有遗传物质,所以生物的需要就是遗传,生命的意义也只是遗传和维持自身这种结构的存在。后来,生物的结构复杂了,遗传之后还要生长出其它部分。这些部分都有自身的需要,即维护各部分结构的存在,于是生物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生理需要。
低级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它们的趋利避害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生物有了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射功能以后,行为可以由神经系统决定,也就是有了决策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往往是随机的,但条件反射的保留是自然选择的。如果某些个体建立了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条件反射,它就具有了竞争优势,如果某些个体建立了不利于自身生存的条件反射,它就具有了竞争劣势。
后来生物又产生了强化条件反射的功能,由激素和大脑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情感。情感与利益之间能够建立正确关系这个结局是幸存的成果。例如喜爱食物的某些味道,讨厌另一些味道;与异性交往时能产生快乐的体验等。如果这些情感有利于生物的生存,这些生物就具有了竞争优势;不利于生物生存的情感也会随时出现,但这时这些生物就具有了竞争劣势。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高级生物都具有了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情感,这些情感成了高级生物决策的主要依据。高级生物能感受到自身的需要,就是因为它们有这些情感,这些情感直接体现为它们的需要。人的需要也是这样,我们判断哪些事物是人的需要,除了看各种事物对人的长远利益有什么影响,还要看这些事物对人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人的好恶是人的利益的直接体现。人的所有需要和利益都是从生存的需要当中派生出来的。
人的需要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对主体最佳状态的负反馈吸引子的偏离,这种偏离包括对主体客观最佳状态的偏离和对最佳感性状态的偏离。第二种含义是指观念,是对这种偏离的认识。在记忆和对比的意识功能产生之后,作为一种观念的需要才产生。低等生物没有这种观念,或者说只有自发的需要,没有自觉的需要。
定义:需要就是对主体最佳状态的偏离,或者是对这种偏离的认识。
定义:利益是人或生物的需要的满足。
人的需要与个人好恶的情感和意志之间有时会不一致。不把自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行为目标的人会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傻子或精神失常就是神经系统的负反馈功能偏离了常态。常态就是把自我的利益和需要作为行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