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标准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8 | 76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实践论定理

  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相对于理论的优越地位,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唯一手段,实践的水平决定人类文明的水平,改造世界比解释世界更重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本质是实用主义,因为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增进人的利益,推动世界进化。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物质对象、他人和自我。改造世界是生存、繁殖和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要手段,于是,改造世界就成为人生活的目的,成为价值和意义的来源。建立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改造世界是建立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

实践论定理:改造世界是建立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

推论1建立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决策质量。

证明:决策是实践的前提,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实践效果完全取决于决策的质量。所以建立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决策质量。

  推论2建立理论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预测质量。

证明:决策的步骤是:调查研究、提出方案、预测方案效果和选择方案。最后的选择取决于预测的结果,预测的质量对决策有关键性影响,所以,建立理论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预测质量。

2 真理的判定定理1

实用是真理的根本标准,但这个标准往往不好用,对人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与否很难及时作出准确的评价。要想判断哪些理论实用,需要一些替代标准。下面的三个判定定理都是真理的替代标准。

真理的判定定理1:预见性好的认识是真理。

证明:由上面的实践论定理的推论2可知,建立理论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预测质量。不具有预见性或预见性小的理论不能满足建立理论的需要,真理的评价标准是实用。真理是有序的认识,有序的标准是功能,真理的功能是预见,预见对人有利。所以,理论是否具有预见性,预见功能的大小是评价真理的关键标准。

  发现真理意味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只说真理的价值取向是趋利避害不准确,应该说,真理的价值取向是增加预见能力。糊涂有时能满足人的眼前利益,但不符合人的长远利益。艺术也对人有利,但艺术的预见性很差。预见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所以拉卡托斯把预见性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拉卡托斯没有从实践出发建立一个定理体系。

一百个成功的解释不如一个成功的预见。爱因斯坦用相对论的理论反对牛顿体系,开始大家都不相信。1919年5月爱丁顿对日食的观察发现光线的确会在引力场中弯曲,这个新的经验一下子就让大家相信了爱因斯坦的理论。

预见性并不能证实一种理论。一两次成功的预见有可能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多次成功的预见也不能说明一种理论能够永远成功。对于真理的证明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重要的真理和长久的事业,往往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求证。没有一个标准告诉我们多少次成功才能说明一个理论是真理,这完全取决于人的选择,主要看不同理论的相互比较,矬子里面拔将军。

科学理论在解释和预见上的失败都是反常,但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理论,个别反常不足以证伪,只有当反常足够多时,人们才会抛弃它。而且反常足够多也不是抛弃理论的充分条件,出现预见性更大的理论才是科学革命发生的充分条件。在科学理论当中,科学革命是预见性大的理论取代预见性小的理论的过程。在科学革命中被打败的理论,只要它还有一定的价值,即有一定的预见能力,那么它还会继续拥有一些信徒。

3 宗教、迷信和辩证法的预见性

对于科学理论的证伪包括解释的证伪和预见的证伪,任何一种证伪都可以鉴别真理。但预见比解释重要。宗教也可以成功地解释很多现象,但宗教的预见功能很差,佛教经常说善有善报,但我们经常看到好人不长命,所以宗教不是科学。

算命测字虽然是封建迷信,与科学格格不入,但有预见性,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东西方都有一些预言“奇书”,如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中国的《推背图》、《烧饼歌》等。这些预见都似是而非,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没有起到任何真正的指导作用,即使预测很准也“天命难违”。预测是末,实践是本,预测学不能改变“天命”,就变成了舍本逐末,于是就毫无意义了。它们受到推崇不过是说明人们预测未来的愿望有多么强烈而已。相反,关于UFO的报告虽然可能是真的,但没有预见性,没有人能预言下一次UFO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对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它们毫无价值。

  辩证法能解释很多事实,但辩证法的预见功能很差,任何时候辩证法都可以支持两种完全对立的结论,所以辩证法必须尽可能转化为形式逻辑,找到矛盾统一的具体途径。逻辑经验主义反对辩证法是对的,但辩证法的解释功能也是有用的,而反对所有的形而上学就更错了,因为形而上学的预见性是具体科学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