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认识很不稳定,例如梦境很快会消失,每天的梦都不一样。有些认识很稳定,例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虽然不是绝对稳定,但至少是相对稳定。预见性作为真理的标准有明显的缺点,预言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检验,这时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些替代标准。稳定意味着将来很少变化,预见性最好,所以应该以稳定的认识作预测的依据。
认识是否稳定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稳定性是一种异己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认识的客观性就是指认识的异己性。我今天看见这个大楼在这里,明天再看大楼还在这里,于是我就认为这个大楼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明天一看,大楼不在这里了,说明这个大楼可能不客观,是海市蜃楼。
追求绝对稳定的知识不可能,追求相对稳定的知识是可能的,于是相对稳定(相对客观)就成为真理的标准,或者说追求稳定程度的增长是认识的目标。当一个实验现象在很多人的实验中都得到证实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认识,我们就把它当成真理。
真理的判定定理2:稳定的认识是真理。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批判了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认为只有辩证法的运动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毛泽东的这种批评太绝对化了,运动的观点固然正确,但静止的观点也不能完全否定。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种说法既是正确的,又是错误的。
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但我们总希望找到一些不变的东西。例如,世界永远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永远是有规律的,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永远是不变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必须有稳定性,最好是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即使不能这么稳定,也应该尽可能稳定,不能一天一变。形而上学的本意是指抽象的理论,后来被当作与辩证法对立的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理论。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研究抽象的理论就是为了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所以静止的观点不仅不是反动的观点,而且是实践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