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真理标准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3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17 | 1574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观涛的这个理论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神经系统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在1980年代研究到这种深度已经很难得了,即使在2020年代也是世界先进水平。他所说的“本征态”,我认为应该是指负反馈系统的吸引子。认识的本质是复杂的条件反射。金观涛说的本征态形成的过程基本上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但是金观涛这个理论有些不够严谨或错误的地方。

1)金观涛不懂得正反馈的作用。《太极进化主义》第1篇中认为反馈创造世界。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它们都对创造世界有决定性的作用。负反馈主要体现在条件反射当中。金观涛的理论详细论述了负反馈的作用,尤其是负反馈在认识论中的角色。金观涛只知道负反馈和内稳态的作用,不知道正反馈和突变的作用,这是他的理论的局限性。

2)针对每一个认识对象形成的内稳态都可能是错误的,都可能被淘汰。所谓错误的意思是这个内稳态不符合主体的利益。淘汰之后重新形成新的内稳态,要形成新的内稳态不仅需要多个反馈过程,而且需要让结构产生随机变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这样的,神经网络的节点计算权重可以发生随机变异。然后经过多轮优胜劣汰之后才能产生符合主体利益的内稳态。金观涛只看到形成内稳态需要不断反馈,没有看到形成内稳态还需要结构的随机变异。

3)金观涛一会儿说神经网络包括大脑、感受器和运动肌,这个神经网络是完全封闭的。(金观涛,2005:30.)一会儿又说这个封闭的整体当中包括认识对象。(金观涛,2005:39.)

4)金观涛说:“所谓质的不同,无非是指一事物和别的事物的关系及它们的行为结构。”(金观涛,2005:32.)这样说没错,但他应该进一步说明质的不同关键是这些关系和行为结构对主体利益的影响不同。如果某种关系或行为结构对主体利益的影响与另一种关系或行为结构相同,那么就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主体的利益不一定是稳态,生物的各个系统一直在不停地运动,而且系统的结构还需要不断进化。

5)人经常会受骗,认识可能是错误的。认识为什么会错?如果说错误的认识只是因为反馈过程没有结束,错误的认识只是中间过程,这个错误的结果会被淘汰,正确的认识最终会取而代之,那么请问这个反馈的过程什么时候结束?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如果正确的认识要等到永远的明天,那么哲学应该怎样描述当下的认识?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确金观涛说的内稳态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利益不断增长的过程。

6)金观涛说,只要观察者的输入对观察对象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就可以认为观察结果是客观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已经背离了他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把自耦合系统在多次反馈之后的内稳态作为认识是否可靠的依据,而不是把对观察对象的影响大小当成依据不管观察者的输入对于对象的影响大小,输入和内稳态都与观察对象有本质的区别对象永远是客观的,而观察者的输入和内稳态永远是主观的。

金观涛认为,在微观领域观察仪器对观察对象的影响不能忽略,所以观察结果不客观。在宏观领域观察仪器和人的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观察结果是客观的。这显然不对,因为在宏观领域人的认识错误层出不穷,像地心说这样的错误已经太多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他人的思想行为、市场行情、战争进程、国内外政治局势都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金观涛这样说是在重复传统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认识论上没有一点进步。金观涛说:人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监视一切人对自然观察和改造过程而不干预这一过程的理想观察者,于是人可以把自己放在一个近乎于上帝观察者的位置。(金观涛,2005:108-110)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站在上帝的位置上,不能摆脱认识的主观性。

7)金观涛只注意回答客观世界是否独立于观察者存在这个问题,而哲学的根本问题不是这个。金观涛认为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就能证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这就错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我们总需要不断地理解世界和他人,需要不断地预测和决策,这些都是实践的环节或前提。在理解、预测和决策的过程中主观因素永远存在,没有脱离主观的客观性。对于所有的科学、艺术和宗教来说,客观世界都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人出现之前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并不重要。因为哲学是为实践服务的,在实践中没有脱离主观的客观性,哲学本体论是对科学、艺术、宗教和所有社会实践过程的抽象概括。所以唯物主义是错误的。即使金观涛能够证明没有人的时候客观世界仍然存在,他也无法证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

8)金观涛提出一个定理:当某一观察者和某一新研究对象构成一个自耦合系统时,这个系统的结构可以由一个参数集Ai=(a1,a2......)规定,那么当别的观察者只要实现这一参数集Ai±∆Ai,而且当这个系统是结构稳定时,这些观察者可以获得普遍可重复的新观察经验B。他们得到的新知识B必定是真的和可靠的。(金观涛,2005:74)金观涛说,根据这个定理可以推出在科学界至今坚守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一个新现象,只有当它可以被科学共同体共同观察到,即观察可以社会化时,这个现象才算一个真实的现象,它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金观涛,2005:77)这就是可重复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