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信仰,有些影响很小,有些影响虽然大但昙花一现。也有很多信仰经历了很长的鼎盛期,这些信仰称为大信仰。
定义:大信仰是在很大的人群范围内有长期影响的信仰。
大信仰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好坏。就像真理一样,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价值较高的理论。信仰又可以分为宗教信仰和世俗信仰,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正义的信仰和非正义的信仰。大信仰与人类的历史同步发展,早期的大信仰有原始宗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后来有了世俗信仰和近现代的科学信仰。
科学信仰是理性的成系统的世俗信仰。科学主义、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都是世俗的大信仰。这些大信仰一般都经历过以下发展阶段:创立、壮大、鼎盛、动摇、斗争、衰落和更新。这些大信仰之间不断斗争,不断更新和进步或消亡,这些过程推动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信仰的变化会导致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在信仰的鼎盛期,万众一心,群情振奋,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或破坏力。五、六十年代中国处于共产主义信仰的鼎盛时期,那时中国大陆的社会风气达到最理想的程度,互助友爱,争当雷锋,人人奉献,自我牺牲,政通人和,经济也迅速发展。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震撼了美国人,他们说:“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期间也是一个信仰的鼎盛时期,日本人也是万众一心,表现出来极大的创造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然后表现出极大的战斗力和破坏力。德国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也是一样。
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也会经历信仰的一些发展阶段:建立、固化、动摇、破灭和更新。当一个人信仰坚定的时候,他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或破坏力。当信仰动摇的时候,就可能萎靡不振,虚度光阴。如果社会信仰处于大信仰的鼎盛期,那么社会上多数人都会有坚定的信仰。如果社会信仰处于大信仰的动摇、衰落或更新期,那么社会上多数人都没有坚定的信仰。这时会有很多小信仰扩大势力范围,包括很多愚昧、落后和反动的信仰萌发起来。
大信仰的鼎盛不一定是信仰发展的最理想状态,虽然这时万众一心,但大信仰的鼎盛对社会既有利,又有害。因为信仰需要不断发展,即使是科学理性的大信仰也会固化人的思想,阻碍思想的进步,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都是这样。在民主社会也是一样,例如在冷战时期,美国也有政治迫害,麦卡锡主义泛滥,共产主义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名词,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更是没有地位。只有当思想自由作为一个信仰得到加强的时候,这种阻碍才会减少。不过总的来说,大信仰的鼎盛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量,而且大信仰的发展可以限制众多的愚昧、落后和反动的信仰。
信仰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的发展经常是同步的,但也有些时候不同步。近四十年中国大陆信仰混乱,但经济起飞,主要是因为有很好的经济制度。但这种经济制度在老百姓当中并没有得到认可,没有变成大众的信仰。1989年以后,共产主义信仰崩溃,经历了一个很长的信仰混乱时期。传统的价值观被青年人抛弃,社会与政府尖锐对立。青年人没有了信仰,曾经被相信的东西都不可信了,没有了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变得异常空虚。这时汪国真、席慕容、古龙、金庸等人的作品就成了填补空白的精神食粮。流行的诗与流行歌曲一样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代表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形成新的大信仰,民族主义兴盛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主义与集中制度仍然尖锐对立。
社会没有统一的信仰,就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政府官员腐败,社会治安恶化,黑社会猖獗,很多愚昧、落后和反动的信仰泛滥,宗教势力扩大,甚至一段时间邪教盛行。在国学热中,国学的糟粕被肆意宣传,例如女德班宣扬三从四德,在社会上很有市场。西方世界校园枪击案频发,恐怖主义在世界横行等现象的出现也是因为缺少大信仰。现在很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主要是因为那时有大信仰,人们希望尽快结束现在这种信仰混乱的状态。
中美力量对比的明显变化,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爆棚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这些心理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柱和灵魂。
但只有民族主义的信仰是远远不够的,一旦经济形势或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民族主义的大信仰就可能动摇。方方和她的支持者没有认输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社会主义中国能长久繁荣。建立正义的大信仰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正义的社会制度。
艺术很容易吸引人,可以给人很多启发。但艺术无法代替哲学,人们需要的东西很多,艺术能给予的启发太少,必须有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在传统价值观被抛弃的年代,人们穷得只剩下诗和歌了。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唐山说:“尊严、人格、自由、爱之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习得,可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在暗中摸索,只能无师自通。”为什么那时只能无师自通呢?那时也有思想教育,但年轻人都嗤之以鼻。
无师自通当然好,但很多人没有足够的智慧,不少人会误入歧途。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唐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