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二元主义世界观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9, No. 2, 2021, pp. 78-84.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22 | 382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理解哲学的基本思路
二、两种世界观
三、两个世界的辩证关系
四、有色眼镜
五、辩证对应关系

辩证二元主义世界观

段勇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科学是分科理论,哲学是全科理论,是最抽象的理论。哲学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提供整体的世界观,给人理性的信仰,提供价值的最终标准和真理的最终标准。哲学本体论提供的世界观是整体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里包含所有有价值但可能不客观真实的事物。形而下的世界观是形而上的世界观当中的一部分。客观世界当中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物是质料,事是质料和关系的运动变化,道是规律,理是共性。主观世界当中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心是指大脑当中的思想,性是指人的本性、需要和利益,情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怀,意是人的态度、意志、毅力和决策。思想产品包括知识、假说、神话、谎言、艺术、宗教、偏见等等。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所想所说的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世界2而不是客观世界1。其实我们所说的客观世界1也是我们所想到的、所说到的,也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层层嵌套,无限循环的辩证统一关系。抽象的认识方法是我们不得不佩戴的有色眼镜,抽象必然带来矛盾。

关键词:本体论;世界观;辩证统一;循环;抽象

引言

哲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伟大的哲学家,有很多著名的哲学理论。但是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这已经成为哲学的一大丑闻,成为哲学家的一大耻辱。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争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结果。本文将对哲学的作用做出解释,同时提出一种新的世界观,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图景,希望以此来终结这场争论。

一、理解哲学的基本思路

要理解哲学首先要理解哲学问题如何缘起,想解决什么问题,想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首先要找到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这个基本思路就是早期的哲学家企图用哲学解决所有问题。

我们去医院看病,有全科门诊和分科门诊,分科门诊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等。与此类似,科学是分科理论,分科智慧,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而哲学是全科理论,全科智慧,或者叫不分科理论,不分科智慧。科学中的某一个学科只研究某一些事物的共性,例如生物学只研究生物的共性,人类学只研究人类的共性。或者一个学科只研究所有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共性,例如光学只研究所有事物的光学属性,声学只研究所有事物的声学属性。而哲学是最抽象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一切事物的共性,一切方面的共性。希腊语中的“形而上学”是“物理学之后”,意思是指比物理学更抽象的理论。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德建立了一个几何学的庞大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从几个公理出发,演绎出一系列定理,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哲学家希望像几何学那样首先找到本原,然后从本原出发,从上到下建立一个定理体系,用这个体系推导出所有需要的结论,建立最完整的世界观,从而解决所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人活着实在不容易,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灾难,要生存,要生活幸福,就必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但这些斗争有成功有失败,有时败得很惨,甚至血流成河。

要成功就必须接受失败的教训,找到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有时找到一个原因能解决很多问题,那么人们就想,如果找到一个原因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该多好,这样的原因被称为本原,本原就是产生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因为要找到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当然需要大智慧。

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人都试图从本原出发,建立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建立的体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第一步寻找本原的工作都没有做好。

哲学家认为那个能推导出一切结论的本原是一个最抽象的本体,研究本体的理论叫做本体论。各家学说对于本原和本体一直争论不休。于是哲学就一直停留在这里,除了研究本原之外别的都不研究了。所以说哲学不是只想研究本原,而是没有能力研究别的问题。为了研究本原,还惹出一大堆问题,如真理标准、认识方法、辩证逻辑、价值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哲学成了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

那么哲学是不是一点用也没有呢?当然不是,哲学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既不要把它捧上天,也不要把它埋入地,哲学与其他学科是平等的。哲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是为人提供整体的世界观,给人理性的信仰,提供价值的最终标准和真理的最终标准,为科学提供基础。

二、两种世界观

世界观有两种:形而上的世界观和形而下的世界观。形而下的世界观就是科学的各种学科提供的世界观,这些学科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历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广义进化论等。形而上的世界观是哲学本体论提供的世界观,是整体的世界观。形而下的世界观是形而上的世界观当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家只想给我们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观,但是有很多重要的有价值的事物不是客观真实的。首先宗教的很多内容是不真实的,其次多数艺术形象和情节是不真实的。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很多内容是不真实的。如果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那么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可能都不属于客观真实的世界。你可以说这些虚假的东西不存在,但你不能说它们没有价值。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科学、艺术和宗教的价值远远大于真实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无视这些虚假事物的存在,那只能说明我们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如果我们说客观世界里的事物都是客观真实的,那这些虚假的东西就不属于客观世界,只能属于主观世界,所以客观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科学提供的世界观只描述客观世界,所以科学提供的世界观不是完整的世界观,只有哲学提供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才是完整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里包含所有事物,尤其那些虽然不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但是有很大价值的事物。

辩证二元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存在包括两部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存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存在包括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存在。主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可能不客观,但也是一种存在。

辩证二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当中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这里所说的物是质料,事是事件,就是质料的运动变化,道是规律,理是共性。关系包括相同关系、相似关系、空间结构关系、时间关系、重力关系、磁力关系、权力关系等。

质料是与关系和规律相对的。例如,当我们研究一个小铁块的运动的时候,我们不关心铁块的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这时这个铁块就是质料。但是当我们想研究这个铁块的内部成分的时候,这个铁块就不是质料了。当我们说这个铁块由铁原子组成的时候,我们是把铁原子当成质料,铁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就是关系和规律。而当我们研究铁原子的组成结构的时候,铁原子又不再是质料了。

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质料,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一定的关系和规律构成的系统。时间是一种关系,空间也是一种关系。能量也是一种关系,所谓能量就是一种质料对另一种质料产生作用的可能性。

主观世界的存在当中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

 

1 世界的组成

这里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当中的思想,“心之官则思”。思想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性是指人的本性、需要和利益,本性包括人的脾气、秉性、习惯、品格、修养、情操和精神。情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怀。情感包括苦、乐、喜、怒、哀、惧、爱、恶、惊、忧等情感。情感是产生行为意志的主要动力,当人的情感发展为激情的时候,会对行为产生最大的推动力,人会爆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战斗力或破坏力。情绪是比较短暂的情感,包括着急、兴奋、激动、慌张、得意、骄傲等,情怀是比较理性的情感,例如:愿望、梦想、理想、向往、愿景等等。意是支配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包括人的态度、意志、毅力和决策。道德观念属于态度或意志。决策包括具体的决策和抽象的决策,所有的规范理论,包括技术、原则、法律、法规、制度、伦理、习俗等都是抽象的决策。

思想创造了很多产品,包括知识、假说、假设、幻想、神话、童话、谎言、艺术、信仰、宗教、意见、偏见等等。其中,知识包括经验、观念和理论。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包括对外部事物的直接经验和对自己身体和内心的主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其中有很多错觉。观念包括各种意见、偏见、假说、假设、感想和各种不太成熟的想法。理论包括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谬论。经验、观念和理论都在讲述抽象的物和道。知识是客观性最强的意识,其他意识的客观性都很弱或没有客观性。知识在主观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客观世界,可以称为客观世界2,知识就是客观世界2的内容。

在主观世界当中,人的性(本性、利益、需要)和情绪是本我,人的情感、思想、态度、意志、决策、经验、观念是自我,人的情怀和思想产品中的科学、艺术、宗教是超我。

三、两个世界的辩证关系

在客观世界里有日月星辰、桌椅板凳,有人类社会、人的大脑,还有大脑的运动以及大脑运动产生的意识。人的意识产生了主观世界,主观世界里有我看到和想到的东西。我看到桌椅板凳,我看到人和人的各种行为,我看到日月星辰,我想到宇宙大爆炸,我想到光的波粒二相性等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主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2,真正的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1

 

2 两个世界的辩证关系

我们所想所说的客观世界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而是由我们的经验、观念和理论构成的,是一个人造的客观世界。例如,我们想到石头的时候,就会想到它的圆形或不太规则的形状,想到它很坚硬,想到它的颜色是白的或灰色的等等。这些形状、硬度、颜色都是我们对于某个事物的感觉经验,坚、白等感觉经验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物体。这个由感觉经验组成的物体与真实的物体往往不同,真实的石头内部有复杂的成分和结构,这些客观的内容比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多得多。所以我们所想所说的客观世界其实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世界2,而不是客观世界1

客观世界2在主观世界里面,是主观世界的真子集。主观世界又在客观世界1里面,是客观世界1的真子集,因为主观世界的内容都是人的意识,而意识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系统,是客观世界1的一部分。人的经验具有异己性,只有承认客观世界在我们之外才能实现认识的逻辑统一。

下面我们再看这个客观世界1。客观世界1真的是客观的吗?我们这里说的客观世界1也是我们所想到的,如果我没有想到它我就不可能说。既然我现在想到说到客观世界1,那么客观世界1也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客观世界2。也就是说,在客观世界1的外面还有一个主观世界,在这个主观世界外面还有客观世界。

依此类推,层层嵌套,无限循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这种关系属于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说物质与意识之间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老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辩证二元主义的世界观,是哲学的形而上学应该向大众展示的最根本的总体世界观。

下面这个图片里的这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图片,这个图片里有一个人,就是她自己,图片里的她又拿着同一个图片,图片中还有更小的图片,依此类推,无限循环。在照镜子的时候也有这种现象,两个镜子相对放置,可以看到镜子之间无限反射,镜子里有无数个镜子。这叫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是递归的一种视觉形式。

 

3 德罗斯特效应

辩证逻辑不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则,但又是很多事物的共性,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逻辑关系。德罗斯特效应、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等现象都提供了辩证统一关系的直观形象。莫比乌斯带的上下两个面是相通的,克莱因瓶的内部与外部是相通的。小时候,我们都听大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头儿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头儿讲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永远不停地讲下去。

 


4 克莱因瓶,莫比乌斯带,太极阴阳图

太极阴阳图中,阴是黑色的鱼,阳是白色的鱼。白鱼的眼睛是黑色的,黑鱼的眼睛是白色的。白鱼的黑眼睛其实就是黑鱼,所以黑眼睛里有白眼睛,白眼睛里还有黑眼睛。两条鱼首尾相接可以代表相互转化,互相包含的关系。

这种辩证统一关系我们并不陌生,很多人都意识到这种关系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但是到底有什么意义,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种辩证的世界观没有成为哲学的形而上学向大众展示的最根本的总体世界观。中国的太极阴阳的思想与这种世界观近似,但没有说阴和阳分别代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科学当中的天文学、物理学、广义进化论等学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世界观,但科学只描述客观世界。哲学与科学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所以只有哲学能提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图景,科学所描述的客观世界只是这个图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家所研究的世界是他们所看到、所想到的世界,也就是客观世界2。所谓“研究”就是你去看、去想,如果你没看到、没想到,你就不可能研究。所以科学家只能研究客观世界2,不可能研究客观世界1,而客观世界2只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不可能超出主观世界之外。就像孙悟空一样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因为如来佛在手上写了四个字:“主观世界”。所以科学所描述的世界是不完整的,科学永远不能代替哲学。

客观世界1只能被指向,不能被描述。一旦你试图描述它的时候,它一定马上变成客观世界2,而不再是客观世界1了。

科学家只知道看世界,哲学家除了看世界之外,还知道看自己。知道对世界的认识中包括主观因素,知道意识是本原。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难?”他答道:“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就镌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柱子上。所以科学家所描述的世界只是表层世界,辩证二元主义的世界图景才是世界的深层结构。

我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客观世界也是我的一部分。因为世界在我眼中,世界在我心中。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心灵。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1]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质。[2]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才是那个完整的世界,我就是上帝。这里说的“我”是指每一个主体。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柏拉图提出的问题。科学家们以为他们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回答不了。

为什么科学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懂得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他们遇到量子力学和其他学科的一些悖论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迷茫,他们的世界观就容易被颠覆,也无法理解辩证逻辑。只有哲学能消除这种迷茫,只有哲学能为科学提供基础。

四、有色眼镜

为什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呢?因为我们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我们研究科学、认识世界都必须依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大脑,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大脑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像一副有色眼镜。

科学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看世界的时候戴着有色眼镜,如果他们看到所有的东西都是红色的,就会认为客观世界的物质是由红色的元素组成的,他们不会想到红色来自自己佩戴的眼镜。哲学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康德所说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我们的认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我们的认识。[3]

为什么说对象一定要符合我们的认识呢?主要原因是我们不得不使用抽象的认识方法,这种抽象的认识方法是我们不得不戴的一副有色眼镜。

一只鸡加一条狗等于什么?是等于两只鸡还是等于两条狗呢?显然都不是,但我们可以说一加一等于二,因为我们在做这种运算的时候首先进行了抽象。我们所说的一是什么?是对一只鸡、一条狗、一个人、一个地球等所有事物的抽象。科学研究离不开形式逻辑,而形式逻辑的前提是抽象,所以科学研究永远离不开抽象。抽象的过程只能在主观世界里进行,客观世界里只有具体的事物,没有抽象的事物。在具体的客观世界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永远不等于一。在抽象的主观世界中,一可以等于一。所以科学研究永远跳不出主观世界。

黑格尔认为,抽象的同一观把同一和差别对立起来,把同一看作只是形式的,如aaa不能同时是a又是非a。这种同一观是片面孤立的分析方法,是笨拙可笑。[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几次摘录黑格尔对抽象和具体的同一的批评,表示赞同。

黑格尔看到具体的同一和抽象的同一的这种差别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发现。黑格尔的错误在于他忘记了抽象的同一不是形而上学的主张,而是多数自然科学理论的推理原则,是形式逻辑。他否定抽象的同一是在与所有的科学理论作对,不能说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笨拙可笑的。形式逻辑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是人的有色眼镜,但科学研究离不开这个有色眼镜,所以我们必须同时接受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然而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又是矛盾的,那么怎样统一这对矛盾呢?必须把形式逻辑看作客观世界2和主观世界的逻辑,把辩证逻辑看作客观世界1的逻辑,这样才能使二者得到统一。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用有限的认识理解无限的世界和世界无限的发展。怎么办?解决的方法是依靠意识的超越性,就是用抽象的方法得到普遍的规律。得到了普遍的规律之后,就可以认为它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就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每一门科学当中都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哲学家企图用一种理论解决所有问题,找到产生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更需要抽象。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思议的。”虽然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超越客观世界,但这种超越是主观的,有缺陷的,可能会出错的。

哲学有三大难题,分别是体系难题、方法难题和对象难题。体系难题的意思是说,理论是有头有尾的,我们如何用有限的理论解释无限的世界和世界无限的发展。方法难题的意思是说,认识的基本方法是归纳,但无法达到完全归纳,所以无法达到必然性,必然以偏概全。对象难题的意思是说,认识的对象应该是全体,但是否应该包括自我呢?包括自己就重复,不包括自己就不全面。

那么怎样解决这三大难题呢?解决体系难题的方法就是依靠意识的超越性,也就是用抽象的方法得到普遍的规律。但抽象的时候会遇到方法难题,因为抽象的前提是归纳,而归纳无法达到完全归纳,所以无法达到必然性,必然以偏概全。那怎么办?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以偏概全,必须以偏概全。虽然以偏概全会使我们的认识与客观世界之间产生差异,但这就是我们认识无限世界的唯一方法,是我们不得不戴的有色眼镜。

这样就产生了对象难题,也就是认识对象是否包含自我的问题。一般人会认为,认识对象当然是全体,全体当中当然包括自我,这没有重复而且也很全面呀。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抽象的认识方法这个有色眼镜使我们的认识与客观世界之间产生差异,我们认识到的世界不是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是主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2,不是客观世界1。所以哲学的世界观必须把客观世界放在自我的主观世界之内,认为主观世界大于客观世界。这就是对象难题的真正含义。也就是我们必须看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必须把意识和物质都当成本原。

彻底的唯物主义必然走向唯心主义,同时彻底的唯心主义也必然走向唯物主义[5]

 

五、辩证对应关系

什么叫抽象?抽象就是简化。例如,一只鸡有很多属性,有鸡冠,有翅膀,有生命,有复杂的结构。这些我都不看,我只看它的数量是一,其他那些属性都被我从主观世界里给抽出去了,这就叫抽象。

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而客观具体的世界里有无限复杂繁多的信息,人要想认识世界必须简化,因此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只能由抽象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组成。

只有抽象能带来预测。例如,外国人看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资的多个案例都能赚钱,于是进行抽象归纳,得到一个结论,在中国其他地方投资也有很大的概率能赚钱。这种抽象的认识可以产生科学的预测,指导今后的投资。相反,如果只停留于对具体的个别事物的认识,那么这种认识再准确也不能带来科学的预测。没有预测就不能决策,没有决策就不能在实践中谋取利益。

抽象是我们必须使用的认识方法,是我们必须佩戴的有色眼镜。而抽象必然带来矛盾,必然产生辩证逻辑。因为客观世界是具体的,概念是抽象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与多个具体事物对应,同时,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与多个概念对应。例如,生命这个概念是对所有生命物质的抽象归纳,所以生命与人、鸡蛋、大树、细菌等很多具体的生命物质对应。同时一个鸡蛋可以与硬、椭圆形、白色、脆、钙、生命、营养等无数概念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辩证对应关系。

 

图5.辩证对应关系

这种辩证对应关系必然带来很多矛盾。例如,公孙龙说白马非马,因为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白马是一个具体的马,不是抽象的概念。

一张纸有上下两个面,我把上面设为A,下面就是负A。上面这个面如果可以无限延伸的话,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A。但莫比乌斯带的上下两个面是相通的,上可以等于下,所以A可以等于负A。还有克莱因瓶的内可以等于外。在地球的两极,南可以等于北。你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又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辩证对应使概念组成的认识与客观世界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有办法,我们必须使用抽象的方法认识世界,我们离不开这个有色眼镜。无论认识怎么改变都不可能变成客观世界及其运动本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矛盾的对立是抽象的对立,矛盾的统一是具体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例如,在十字路口,东西走的时候,南北就不能走,东西和南北是矛盾的。那么怎样实现矛盾的统一呢?修一座立交桥就统一了,东西南北就可以同时走了,立交桥就是实现矛盾统一的具体条件。

在客观具体的世界里不存在矛盾,所有矛盾都是人用有色眼镜看出来的,因此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在客观具体的世界里得到统一。为什么很多人不能理解辩证法,因为它的确很荒唐,在客观世界里根本不存在。辩证法只存在于主观世界当中,或者存在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当中。由于我们人类的认识是主观的,我们离不开有色眼镜,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辩证法,不得不接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实,人的所有认识的方式都是有色眼镜,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例如,人的视觉只能看见可见光,人的嗅觉、听觉、触觉都比动物差很多,人也没有蝙蝠那样的声纳系统,这些动物能看到的我们都看不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都是有色眼镜,我们的所有思维方式也都是有色眼镜。

唯物主义的错误就是否认这些有色眼镜的作用,他们说具体的物质世界不会被有色眼镜歪曲,戴着有色眼镜也能看清客观的具体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们说科学家研究的就是客观世界1,不是客观世界2。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需要哲学了。唯物主义的第二个错误是把具体的物质当本原,反对把抽象的意识当成本原。具体的物质虽然是世界的真实来源,但不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最需要的是抽象的认识,而抽象的认识方法是有色眼镜。

客观唯心主义也否认这个有色眼镜的作用。他们说那些抽象的理念、道、客观规律等东西不是我们用有色眼镜看出来的,而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他们不懂得,客观世界本身的道不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的直接来源只能是观察现象,人对现象进行抽象处理之后才会产生对道的认识。道也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通过观察新的现象来检验真理。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观世界是本原,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里面。但他们没有看到主观世界也在客观世界里面,我们必须承认意识的异己性,这种异己性只能来自客观世界。

 

参考文献:

[1]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1-312,294.

[2]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2009:25-27.

[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

[4]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247-249.

[5] 段勇.太极进化主义下卷[M].四季出版社,2017:251.

 

Dialectical Dualist World View

Yong Duan

Abstract: Science is theories divided into many branches. Philosophy is the whole theory without branches, is the most abstract theory. The main function of philosophy is to provide people with a holistic world view, a rational belief, the ultimate standard of value and the ultimate standard of truth. The world view provided by philosophical ontology is the world view of the whole. The physical world outlook is one part of the metaphysical world outlook. The objective world includes material and Tao. Tao includes relations and laws. The subjective world includes Xin, Xing, Qing, Yi and thought products. Xin means the thought. Xing refers to the human nature, needs and interests. Qing includes emotion, feeling and vision. Yi means people’s attitude, will, perseverance and decision-making. Thought products include knowledge, hypotheses, myths, lies, arts, religion, prejudice, and so on. The subjective world is part of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we think and say is part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It is the objective world 2, not the objective world 1. In fact, what we call the objective world 1 is also what we think and what we say, and also a part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subjective world ar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layer upon layer nesting and infinite circulation. The abstract way of understanding is the colored glasses that we have to wear. Abstraction inevitably brings contradiction.

Key words: Ontology; World view; Dialectical unity; Cycle;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