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律的认识方法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10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知道ABC的一些特殊值,就可以得到f的经验公式。我们有很多经验C,当我们已知A,且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B的运动规律有一些了解之后,就可以得到f。对于B我们已经有很多了解了,所有的生理学、 心理学和认识论都是在研究B

例如,在研究折射现象时,我们首先看到一个红色小球在水中的深度,这个感觉的深度是C,然后可以用尺子测量出这个红色小球在水中的真实深度A,这可以认为是一个准确的数据,相对于折射使我们产生的错觉而言,这个深度数值是客观的自在之物的本来面目。假设B为一个常数,那么就可以根据ACf,这个f就是折射现象产生的光线的运动规律。当我们看到海中有一条鲨鱼,无法用尺子测量它的深度时,我们可以根据光线折射规律和我们的感觉估计出它的实际深度,即用f’A,其中,f’f的反函数。这就是使用已知的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已知的A其实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用尺子测量出红色小球在水中的真实深度值是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折射产生的错觉而言具有更大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是指稳定性,在不同液体中折射不同,而用尺子测量的深度是不变的。

我们所说的规律多数都是指ff’规律是主观设想出来的关系,是一种意识,即真理规律不同于客观规律,马克思所说的客观规律是意识之外的抽象事物。

地心说是对f的一种假说f1,后来发现用这个f1去求A,经常得到互相矛盾的结果,于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是一个新的假说f2,用它求A可以避免f1导致的矛盾。在求f2的过程中,哥白尼有很多AC的数据。设B为常数,对真实的太阳系来说,C是用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数据,f是未知的,但哥白尼用小球制作的日心说模型f2可得到CA的很多关系。然后根据f2CA

在认识过程中,未知的不仅有A,还有Bf。在f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列出再多的方程也无法从理论上确定方程组有解或有唯一解。

总有很多f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理论研究都是在提出各种经验公式。设想出一个具体的f,然后把尽可能多的已知条件带入,如果等式成立,说明经验公式正确,如果不成立,就再换个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