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论的对错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899 次浏览 | 分享到:

  波普尔提到,精神水桶论(或心灵白板说)的基本内容是:我们的心灵最初是一个全空的、或者多少有点空的水桶,物质通过我们的感觉而进入这个水桶,并在水桶里逐渐积累,然后被消化。([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的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69.)波普尔说,这种水桶论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关于实在的主观知识由成熟的先天倾向构成。”“一位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很少照坏照片,这要归功于他的训练。”(同上,72-73.)

那么这种先天倾向是什么呢?先天倾向就是基本认识模型公式中的B,包括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已有的经验、知识,以及有意识的猜测和建构等。

意识对感觉既有加工,又有选择。在感觉与思想之间有一道大门,叫注意力。人每时每刻都有很多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但人不可能同时关注所有这些感觉,在一段时间人只关注一两个方面的感觉,其他感觉都不能被人感知。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不是像休谟所说,先获得感觉材料,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我们的认识都是一个构造一个构造地去进行的。最基本的人类认识活动都是有结构的,是以活生生的原发结构去捕捉的。一进来就是一串、一簇、一团。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并不能完全排斥休谟和水桶论的说法,认识的结构是变化的,人的观念会改造认识结构。观念与认识结构形成反馈关系。不要误以为只有单向的结构决定认识的关系。认识材料也是构成结构的要素

神经网络的基因算法当中,先随机建立一些节点数字和权值的集合,然后把这些节点数字和权值带入神经网络计算试错,择优选择,然后大量复制,再对每一组作随机修改,继续试错。

人的经验来自外界物质。每一个经验都相当于一个包含节点数字和权值的集合,分析的试错过程中,带入的节点数字有些来自经验,有些来自假设,然后根据试错的结果建立条件反射。

  人刚出生时,只有吃奶、哭泣等简单的经验,很难猜测和建构。儿童最善于观察和获得经验,随着经验的增多,猜测和建构的能力也增强了,青少年最具有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经验的数量变得非常巨大,试错时带入的节点数字基本都是经验,很少想象。年龄越大,想象力越差。人工神经网络则不同,开始时连最简单的知识都没有,它的知识完全来自随机设定和试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