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是数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但数学教材中没有它的定义。
定义:对应就是联想。
函数关系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值与之相对应,则称这种关系为函数关系。
应用简单性原则可使主观世界中相同的意识合并,抽象成一个意识。于是抽象使主观世界中的一个事物与客观世界中的多个事物对应。例如,平面来自对多个事物的观察,但意识中只有一个平面,这一个平面与客观世界中的无数个平面对应。抽象来自于对部分的认识,部分小于整体。部分又会大于整体,因为主观世界中的部分与客观世界中的无数个部分对应。如果A与B具有相同的颜色a,那么a就会与A、B两个事物对应,当人看到这种颜色时,可以同时想到这两个事物。当人进行逻辑推理时,也会把结论同时赋予这两个事物。共性与多个事物对应的关系叫做抽象关系。
定义:抽象关系是指一个共性与多个具体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定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对应关系是指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命题与多个具体事物对应,同时一个具体的事物与多个概念或命题对应。
依靠举一反三,一张桌面的经验不仅可以与三个桌面对应,还可与千万个桌面对应。狗在三天中得到的经验可以运用到以后每一天,意识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大。
共性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意识,但在归纳的过程中进行了对比和简化之后,这个意识与其他事物的对应关系改变了,于是这个意识就出神入化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对应关系让人能依靠有限的意识应对无限复杂的客观世界。它导致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无限前景。共性带来了全部的人类文明,也是意识的主观性和各种认识错误的主要来源,是辩证法的来源和无数困惑、灾难的根源。
定理:联想加辩证对应是意识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