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要的种类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6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3 | 1175 次浏览 | 分享到:

希望自己受欢迎,被理解、被重视、被记住、被帮助、被称赞。如果你我各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我各有一种快乐,互相交换,每人就都有两种快乐。苹果不能分享,精神财富可以分享,友爱、理解是送给别人的精神财富。而且这种财富成本很低,收益很高。

爱能改变人的行为,因为人会被爱感动。孔子看到爱的力量,因而终身提倡仁爱。孔子告诉人们应该用仁爱感化他人,从而得到他人的爱,让为政者用爱感化人民,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每个人都希望把握机会,飞黄腾达。边沁说的技能之乐和权势之乐都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赏识,遇到伯乐。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韩信横扫北方,成为齐王之后,有人劝韩信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但韩信说:“刘邦对我有恩。”得到赏识和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强烈的需要。

美国著名企业家M·K·阿什提出的参与定律指出:每个人都会支持他参与创造的事物。只有当员工参与了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后,才能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很高的满意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

帮助他人可以使人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施舍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有人说,帮助他人是获得幸福感的最可靠方式。

2 其他需要

一、劳动的需要
  人都需要休息,不愿意过度疲劳,这属于人的生理需要。但劳动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如果整天无事可做,人会感到很无聊,甚至因此生病。当然人与人有很大差异,有人天生勤快,有人天生懒惰。勤快的人把干活当乐趣,有强烈的劳动需要。懒惰的人只有很少的劳动需要,但不是一点没有。

二、信仰的需要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宗教是骗人的,但世界上大部分人仍然信教,这说明信仰是人的一种强烈的需要。马斯洛在临死前在五层需要之上加了一层自我超越,其实就是指信仰。人有信仰的需要,因为信仰是形而上的,因此是稳定的,稳定性能给人安全感,人有安全的需要。

现在中国很多富人和艺术名人走上灵修之路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在《西游记》的取经团队当中,唐僧似乎是最没本事的,但他仍然贵为首领,其他人都服从于他,而且是心甘情愿地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因为唐僧有一个崇高的信仰,他要普渡众生。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对围追堵截,付出惨重伤亡,仍然败而不溃,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中国五、六十年代社会治安好得无与伦比,因为整个社会有一个崇高的信仰。1964年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性病在中国内地绝迹,娼妓问题被清除,同时赌博活动也销声匿迹。这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的奇迹”。(赵琳.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研究[D].西北大学,2005(5):22.http://www.docin.com/p-366288737.html)八十年代以后,社会价值观崩溃,人们失去信仰,带来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科学是世俗的信仰,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或世俗信仰出现危机的时候,这种信仰不稳定,因此需要宗教提供信仰。但宗教也不能绝对稳定,宗教是非理性的自我欺骗,必然能被戳穿,也能被随意篡改,所以最稳定的信仰只能来自科学。杜尔克海姆强调宗教能维护道德的统一性,但这种统一性最终只能依靠科学。

三、审美的需要

艺术给人的满足感有时会非常强烈,而且艺术还有物质价值,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尼采等哲学家认为艺术高于哲学,这种观点过于偏激了。审美的需要与其他精神需要同样重要,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位,更不能取代其他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四、信任是天性

有些需要似乎难以置信,研究表明信任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的天性。有这样一个实验,甲乙两组之间,每一个甲组成员借钱给一个乙组成员,可得利息。乙组成员可能不还,但甲有一半还是借给乙组成员。实际上乙组成员有四分之三会还钱。从理性分析上看,这种结果似乎不应该出现,因为它违反纳什均衡。那么,怎么解释这种结果呢?科学家认为,进化已径使我们的大脑适应群体生活,我们不仅有马基雅维利的智慧,还有信任的本能需要。令人困惑的是,当别人向我们表示信任时,我们想回报对方的愿望似乎是无法控制的。催产素与值得信任的程度密切相关,催产素对信任的影响方式不受意识控制。(杨汝生.生命之谜[M].时事出版社,2006:58-59.)

五、自由的需要

不自由一般对人有害,因此人们便形成一种对自由的需要。但不自由的状态也经常使人受益。例如,限制未成年人、犯人和吸毒者的自由对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