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意志模型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5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1 | 1180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他人,这就是权力欲,或称为权力意志。同时,也都希望不被他人改造,追求自由。当一个人谋取权力时,往往会损害他人的自由,于是导致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对立和斗争。斗争包括和平斗争和暴力斗争,每一个民族都是战斗民族。

  与社会的稳定有直接关系的只有一个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对比。与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社会文明程度、文化的包容性、政权的阶级属性、地理、气候、人性等因素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与社会的经济、科学、艺术等因素也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与社会有多少罪恶等因素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像现在的北朝鲜那样各方面都极端落后的国家也能长期稳定,因为统治者有足够的力量镇压反抗。

A的能力强于B时,A会获得权力,B会失去自由,AB的征服是强者对弱者的征服。征服包括暴力征服、道义征服和情感征服。当A的能力非常强,其他人B1B2B3等的集合B的力量小于A时,A就可以征服多人,而且不断地征服和控制更多的人。B的人数增多或其他条件变化时,B的力量可能增加,当B的力量增大到与A相等时,A的征服过程才会停止,这时,社会关系可以保持稳定。这是一个负反馈过程。如果由于某些原因,A的力量降低,小于集合B的力量时,A的权力会降低或丧失。

定理: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会尽全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直至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为止。

每一个势力边缘都是剧烈冲突的战场,就象地壳板块的边缘一样。大英帝国曾经扩张成一个日不落帝国,二次大战后英国衰落,才被迫允许殖民地独立。拿破仑如果没有被打败,也会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民主选举中,每一个政党都会尽最大可能扩大影响。前苏联打败希特勒后就把东欧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直到与美国的势力碰头才停止。然后,前苏联又在亚非拉各处扩大势力范围。中国也一样,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希望像斯大林一样扩充地盘,于是下决心打朝鲜战争。然后推动全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和不结盟运动,勒紧裤带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希望当第三世界的首领。直到内乱导致无力扩张为止。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世界警察,把触角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受到共产主义阵营和不结盟运动抵制时才会有所收敛。

  这个权力意志的动态模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模型,是弱肉强食的模型,胜者王侯败者贼,用毛泽东的话说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整个社会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征服的过程。具体的社会政治模型必须以此为基础,逐渐细化。下面是对这个模型的几点说明。

一、个人和组织力量的内涵

  AB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组织。一个人的能力或力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他的体力、智力、道德、观念、性格、应变力、忍耐力、毅力等。我们常说的强,并不一定意味着力气大,反者道之用也,看似柔弱的人可能更强。

  组织的力量会不断变化,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取决于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差,则形成一盘散沙,管理方式好,就会产1加1大于2的效果。组织中的领导者对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征服的关系。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组织的力量可以比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所以人类社会中一般都是某个社会组织(统治集团)处于权力的顶峰。虽然可以说统治集团的最高领导者处于这个组织的塔尖,但他也依赖这个组织,离开这个组织就不可能继续统治。

二、正义的力量

  社会的稳定与否与社会的正义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肯定有间接关系。因为社会的正义会影响到弱者的利益,弱者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时,会引起弱者的反抗。但这种关联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一定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如果一个人被冤杀,他的亲人就会为他报仇。但如果一个部族或村落遭到野蛮屠杀,所有的子孙、亲属都被斩尽杀绝,那就没有人为他们报仇。其他人虽然感到愤恨,但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多数人会选择沉默。只有当他人感到这种杀戮有可能落到自己和亲属头上时,才会拼死反抗。

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把自己标榜为神的儿子或使者,借助宗教信仰强化自己的正统性。但这种方法的作用其实很有限,因为在群雄争霸的过程中,每个政治势力都会用这种方法,神化的力量往往只在某个统治者的势力范围内起作用。多数人选择支持和反对谁的标准还是自己的利益。

每一个国家的建立都是暴力征服的结果,但多数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会美化自己的形象。除了宣传君权神授之外,还把自己标榜为爱民如子的明君。波斯的居鲁士大帝说自己的统治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这种包容的思想传给了亚历山大大帝,再传给希腊国王、古罗马皇帝、穆斯林哈里发、印度君主,最后甚至还传给苏联总理和美国总统。

三、环境条件

  征服的过程,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取决于环境条件。例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其他人和社会组织等条件。弱者可以利用环境条件增大自己的实力,强者可能因环境条件限制,能力得不到发挥。其实,环境条件也可以作为某一方的实力的一部分。征服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环境条件随时会变化,这使最后的结果产生不确定性。

四、人或社会组织的生存能力定理

每个人或社会组织的政治权力大小取决于他(它)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环境的能力,那么生存能力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又取决于什么呢?我们经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用比较严格的语言应该这样表述:

定理:人或社会组织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环境的能力=kΣ(其维护某社会阶层利益的数量×此阶层的实力系数)。

社会阶层包括各种阶层,按经济特征划分的阶级是一种阶层,按民族、宗教、知识水平等因素也可以划分阶层。某个阶层的实力与这个阶层的人数、政治权力、地位、经济力量、军事力量、文化影响等有关。

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提出的阿尔巴德定理指出: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阿尔巴德定理可看作是上面这个定理的推论。

一个社会组织要维护哪个阶层的利益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掌权者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掌权者的观念既取决于他的利益,也取决于他受到的教育和环境条件。所以一个政党或政权可能代表某一个阶级的利益,也可能代表多个阶级的利益。同时它还会代表某个或某些民族、宗教的利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马克思主义过于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于是过于看重经济利益与政治组织的性质的关系,忽视了观念对组织性质的影响。

五、动态分析

社会中存在很多人和很多集团,所以社会的变化和稳定是多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权力制衡。权力制衡偏重于指多个力的合力为零的状态,当合力不为零时,社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看到的某一个稳定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变化,意味着他们的力量相等。一个领导者与他的下属的集合力量相等,一个政府与统治范围内的人民的集合力量相等,处于平等地位的国家之间的力量相等。

  任何一个稳定的状态都是一系列动态反馈过程之后的结果,任何一个稳定的社会状态都是一系列征服与反抗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也是可能变化的,每一个被征服者都可能随时准备反抗,每一个征服者都必须随时储备好镇压的力量。

被征服者的力量会随着被征服的过程变化,压迫愈烈,反抗愈强,所以当统治者的权力增大到一定程度,被统治者的自由减小到一定程度时,被统治者的力量增强,迫使统治者适可而止,双方的力量对比就会从不等变成相等,征服的过程于是停止,双方的地位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