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的共生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3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08 | 955 次浏览 | 分享到:

  生物的数量可以实现指数增长,人的数量也可以实现指数增长。人和社会组织居于食物链的顶层,他们与下层系统之间是共生的关系,生物系统与非生物系统之间也是共生的关系。生物或人的数量的指数增长会打破这种共生的稳定关系,一种稳定被打破之后会进入另一种稳定。但在进入另一种稳定之前,各种系统都可能要遭受巨大的破坏和毁灭。这种毁灭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包括非生物系统的巨大变化、个别物种的灭绝或者大量物种的灭绝,而物种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人类在几千年之间的进化速度是生物进化历史上的飞跃,近几十年的进化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飞跃。过去进化与毁灭总是交替出现,所以人们担心现在的进化会导致新的毁灭是有道理的。

  其实,人类的数量早就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过去的稳定早已打破,但是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建立了新的稳定。建立这种稳定的主要方法是种粮食和饲养牲畜,也就是让下层生物的部分物种的数量急剧增长,所以这种稳定是人与少数下层生物之间的共生状态

  共生关系不仅存在于人与下层生物之间,也存在于下层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以及多种下层生物之间,当少数物种的下层生物的数量急剧增长时,这种共生的稳定状态就会打破。

另一种可能被打破的共生状态是人与非生物系统之间的共生状态。在工业社会之前,生物和人对于非生物系统的需要都比较少,但是现在人类大量地改造非生物的形态,制造了大量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垃圾,同时引起资源和能源的枯竭。

定义:垃圾就是人和生物制造的但不能被人和生物利用的物质。

在人造垃圾产生之前,自然界也有不能被人和生物利用的物质,例如,岩石很少被生物利用。但地球上除了垃圾之外,还有很多资源,所以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的非生物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非生物资源的大量利用导致非生物资源的枯竭。地球上的非生物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下层生物生存的条件,所以非生物资源的枯竭会导致下层生物的大量死亡甚至灭绝,而下层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又会破坏上下层生物之间的共生状态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成为众矢之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矛盾,每一种共生状态的破坏都有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