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和人类利益的选择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3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08 | 523 次浏览 | 分享到:

  被自然选择的生物的任何进化都有利于物种的存在,甚至经常以牺牲个体为代价维持物种的存在。对于人以外的任何生物而言,离开物种的存在,任何个体都没有意义和价值。

  但是人就完全不同了,人的行为逐渐摆脱盲目的必然性,越来越多地依靠理性来决定行为。理性又以感性为基础,也就是以自我的情感利益为行为原则。个人的情感利益有些是与人类的共同利益一致的,但也有很多是矛盾的,所以人的行为往往会违背人类的共同利益,例如同性恋。这样看来,人好像比低等生物还要愚蠢,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以外的生物当中,违背物种共同利益的行为当然也曾经出现过,但这必然使这个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物种的灾难也自然就使这种行为消失了。但是这个过程应该是很长的,几万年,几十万年在生物进化史上都是短暂的瞬间。而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这样的过程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人类不能依靠自然选择消灭对本物种有害的行为

那么人类如何杜绝违背人类共同利益的行为呢?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还有依靠理性,依靠自我否定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危害了人类的短期利益,就必然意味着危害他人的利益,这时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可以制止这种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危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如环境污染,这可能不会危害他人的眼前利益,这时只能依靠理性。如果理性不能制止这种行为,那么人类这个物种就危险了。

  情感是一种激励,激励的作用就是让没有联系的利益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一种负反馈。人的条件反射是以情感为中介的,刺激影响人的利益,利益的变化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推动意识和决策,决策支配行为。婴儿受到刺激只会哭笑,因为当刺激影响婴儿的利益时能引起情感的变化,但情感还不能促成必要的意识和决策,决策也不能支配必要的行为。

  生物体中有多重负反馈机制,于是生物的组成部分的利益就可以支配行为,成为生物生存的意义,所谓十指连心。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也依靠各种反馈机制,但社会的利益尚未完全成为人生的意义。社会的道德、宗教都在促成这种转变,但社会的历史还太短,比生物进化的历史短多了,所以有些生物能做到的,社会还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