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在《符号交换与死亡》一书中,提出了“拟象三序列”说。他认为,拟象的三个序列与价值规律的突变相匹配,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依次递进: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艺术品复制主导模式,只能在原作之外增加“赝品”;‚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比如名画可以印刷翻制,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在其中起调控作用;ƒ仿真是被代码所主宰的当前时代的主导模式,遵循“结构价值规律”。([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鲍德里亚与千禧年[M].王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6.)
鲍德里亚所说的拟象就是符号的复制,书画、诗歌、音乐和影视都是符号。但他没有注意到,不仅艺术品可以复制,科学著作、日常用品、政治经济文件等都可以复制,所以“拟象”这个词不合适,应改用“复制”。所有的复制都是模仿,包括古典时期的仿造,工业时代的翻制和现代的仿真。所有的复制都是结构的复制,并不是只有第三阶段才有结构问题。三个时期及古代的所有商品和艺术的生产都遵循价值规律,并不是只有第二个阶段遵循价值规律。第三个阶段也遵循价值规律,不是遵循一个特殊的“结构价值规律”。现在复制代码成本低,于是数量大。
鲍德里亚、布莱克摩尔、卡西尔、波普尔和文化基因论者都发现了符号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他们几乎都是从头开始独立发现的,没有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因为他们对于符号和复制的作用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不能一以贯之,只能各说各话。
在鲍德里亚的视野里,第三阶段的“拟象”主要用以描述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提供给大众的“形象文化”,如电视影像。这种形象虽然首先能“反映基本现实”,但进而会“掩饰和歪曲基本现实”,进而又会“掩盖基本现实的缺场”,最后进行到“纯粹是自身的拟象”领域,不再与任何真实发生关联。“拟象”创造出的正是一种人造现实或第二自然。([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鲍德里亚与千禧年[M].王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鲍德里亚明显夸大了符号的作用,忘记了物质的客观性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于是拟象理论变成了荒诞的理论。“拟象”所创造的“第二自然”就是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世界3)”。但鲍德里亚只看到当代社会有第二自然,其实古代也有第二自然,有不少古人沉溺于拟象世界不能自拔,如象棋迷、围棋迷、《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而今天的拟象世界虽然异常发达,但绝对不会完全脱离真实世界,最疯狂的电子游戏迷也要吃饭、睡觉、结婚和挣钱。如果某人真能在虚幻世界中生存,那么那个世界一定不是虚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