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们当中,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目的论正确或部分正确,包括恩斯特·迈尔、罗森伯格和埃利奥特·索伯等,呈现出一种向亚里士多德复归的趋势。
李建会认为,生物体的复杂性之所以造成还原的困难,原因有两点:第一,非目的论提供的每种因果解释都是不完全的,因为它没有穷尽所有可能的方式;第二,提供的每种因果解释是完全的,但却是不确定的,这样,我们就不知道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它们看作比目的论解释更基本的关于目的性现象的解释。在我们还没有获得完全的、已经被经验证实的有关目的现象的定向组织子系统理论之前,就断言目的论描述可还原为非目的论的描述是缺乏根据的。(李建会.生命科学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2-63.)
李建会的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无神论虽然不能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但也绝不会向上帝求助。同样,即使非目的论还无法获得完全的、已经被经验证实的有关目的现象的定向子系统理论,非目的论也无需向目的论让步。
反馈的解释是确定的,虽然可能无法穷尽所有可能的方式,但这种问题在物理化学领域比比皆是,根本不是单独在生物学中引入目的论的理由。李建会还提到决定论和自然有限论,这也不是生命领域的特殊问题,所以也不是目的论存在的理由。
目的论的理由主要是生物体的复杂性,其实复杂并不一定需要目的论。定向行为产生的关键是负反馈,所以只要找到负反馈就可以铲除目的论了。每一个构成负反馈的环节可能都很复杂,但我们没有必要了解每一个环节形成的原因,我们只要确定每一个环节都是非目的性的就足够了。这样就把目的性行为还原为若干个非目的性环节的特定方式的组合,目的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