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大会发言之三:彻底批判客观唯心主义
来源:世界哲学大会发言稿(有修改)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9 | 2099 次浏览 | 分享到:

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看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于是主张抛弃形而上学,甚至抛弃哲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理念虽然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但不存在不等于没有意义,如果人需要,就可以在主观世界中构建理念和本原。理论是人的工具,只要有用就是好的工具,不用管它是否客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本原是世界的逻辑起点,所以意识是本原。但意识不在天上,而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同时,物质也是本原。所以我创建的理论叫太极进化主义。太极阴阳代表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同时阴阳也可以表示反馈,昨天我在生命科学哲学分组演讲的题目是生命起源的充分必要条件,待会我要在文化哲学分组讲文化基因,就是讲人类的起源。不管是生命的起源还是人类的起源,都离不开正反馈。

我主张彻底批判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呢,如果不走极端的话,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虽然物质在意识之外,但我们所想所说的物质都是意识,我们所想所说的物质叫做物质2。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这话不对,应该改为:我所想所说的世界是我的表象,或者说世界2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这句话虽然不对,但很重要,因为物质2比物质1重要。

物质1在意识之外,不管我有没有想到说到,它都会起作用。但是物质1不会影响我的决策。只有物质2会影响我的决策。

例如,我面前有一块石头,我没看见,就一直走过去,结果就被绊倒了。第二次我走到这,我就会绕过去。这块石头是物质1,在我的意识之外,不管我看见没看见都是客观存在的,都会影响我的实践的效果,但是我没看见石头的时候就会一直走,它不会影响我的决策。只有当我看见它的时候它才会影响我的决策,也就是说,只有我头脑中的那块石头会影响我的决策。人的决策决定人的实践,这叫做:我思故我行。

当人与恐龙面对同样的客观条件的时候,人能改天换地,恐龙就不能。人与恐龙的实践有巨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与恐龙会作出不同的决策。根本原因简称为本原。客观条件相同时,实践差异的本原是决策,决策是一种意识,而不是物质,而且只有其他各种意识能影响决策。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意识是本原,物质不是本原。

理论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指导实践。但不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效果,而是指导决策。我们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指导决策。

所以只有主观唯心主义能发展哲学能动的方面。因为决策是能动的,实践的结果一旦形成就不能动了。于是我们可以说:有能动价值的(或实践价值的)世界是我的表象。或者说,有能动价值的(或实践价值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第一个价值。

主观唯心主义的第二个价值是,真理的标准是主观标准。我坚决反对实事求是。

实践检验真理是对的,但实践是怎样检验真理的呢?我们有一种假说,例如一种新的医学理论,研制出一种新药,然后我们根据这个假说进行预测,例如预测这种新药能治好心脏病。然后我们去实践,就是让病人吃药,然后看实践的效果是否与预测一致,如果一致就证明假说是真理,也就是用预见性检验真理。但这个所谓的效果是什么呢,是“实事”吗?不是,是一些新的感觉经验,有可能真实,有可能不真实。感觉有可能不准确,检查化验的结果可能不准确,病情缓解可能是暂时现象,可能埋藏了更大的隐患。所以我们不可能实事求是,只能用经验去检验真理。不过,如果换一种理解的话,那么实事求是这个原则是对的。就是我们把“实事”理解为直接经验,把实事求是理解为应该用直接经验检验真理,而不能用间接经验检验真理,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那么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的话,实事求是这个原则是对的。

但我们必须知道,实事不是指客观事实,而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意识,不是物质。实事求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不属于唯物主义。当然,直接经验具有客观性,不是随意编造的,往往不符合人的主观愿望。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就是说直接经验具有异己性,异己性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所以,实事求是不完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应该属于辩证二元主义。

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理论,构成了一个理论大厦。大家都认为这个大厦应该有牢固的基础,但我想告诉大家,它可以没有基础。一艘游轮就是一座大厦,它有基础吗?没有基础它会翻船吗?有可能,但也有可能稳稳地航行几十年,几百年。人类的理论大厦曾经倾覆过很多次,例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大厦被西方列强推翻了,为了重新把它建立起来,无数人付出了自己血汗和生命。西方的文明大厦也曾倾覆,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经过了一千年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理论和文明的大厦才重新建立起来。还有很多大厦倾覆之后再也没有建立起来,例如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等。

我们今天的文明大厦也有可能倾覆,从1970年代警钟就敲响了。人类一直在通过内部的有序化防止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