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什么是思想游戏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8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23 | 2387 次浏览 | 分享到:

1.哲学必须关照心灵

1.1心灵是价值的来源

哲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认识世界,而是关照心灵。哀莫大于心死,关照心灵比解释世界更重要。哲学为什么要关照心灵,因为心灵是价值的来源。不管心灵是不是理性客观的,哲学都必须把关照心灵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

当一个女孩陷入爱河之后,她的智商往往会降为零,她愿意相信情哥哥的任何谎言。但是不管怎样,父母都不会抛弃她,都会全身心无条件地爱护她。哲学对心灵的关照也应该是这样无条件的和全身心的。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与客观世界相比,主观世界很弱小,像一粒尘埃。按说不能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并列起来。但是哲学必须关注这个弱者,关注这个弱者是哲学的主要用途。如果不关注这个弱者,哲学的道就没用了。

佛教认为心是体、宗、用的统一。解释世界只是关照心灵的一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对心灵的关照很有限,我们还需要其他方法去关照心灵。所以哲学不仅要描述和理解客观世界,还需要构建一个复杂有序的主观世界。

一切哲学和科学理论都是人的意识,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承认这个客观事实就是反对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唯心主义与理性的关系更近。

1.2心理哲学

太极进化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可以称为心理哲学。这里所说的心理哲学并不是心理学,也并不是对心理学作一点哲学注解,心理哲学是一切传统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要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哲学都是心理哲学,或者都叫心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哲学出发,可以导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二元论,可以导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导出所有的科学、艺术、宗教等文明成果和认识错误。

现在很多西方学者企图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哲学(或者叫心灵哲学、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或心理学哲学),那就必然变成心理学,而不是心理哲学。所以心理哲学的发展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代替所有以往的本体论哲学,成为唯一正确的哲学本体论。另一种结果是走向死亡,要么演变成心理学,不再有独立的心理哲学了,要么重复已有的哲学本体论的内容。

正确的心理哲学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它首先假设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人,这个人的大脑能产生心理现象。然后从这开始进入主观唯心主义,即此后的任何结论都以心理感受为实证的根据,而不再需要任何唯物主义或客观主义的依据。

需要注意心学不是人学。人包括心和身两部分。人身包括四肢、躯干、各种脏器和大脑,它们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学是形而下的内容。只有人的意识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心学是形而上的内容。

2.思想游戏的定义和特性

2.1什么是思想游戏

主观世界是一个大房间,这个房间里有很多成员,包括性、情、意和思想产品。性是指人的本性、需要和利益,情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怀,意是态度、意志和决策。主观世界的成员每天都在一起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思想,也就是心。

思想游戏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思想游戏的内容丰富多样。例如,几何学的所有推理过程都是思想游戏,所有的科学技术创新都是思想游戏,所有的决策过程都是思想游戏,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思想游戏,所有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白日梦都是思想游戏,人的伤感难过和自我安慰也是思想游戏,等等。图书馆里汗牛充栋的书籍和互联网上爆炸性增长的信息都是思想游戏的成果。哲学只研究认识论是不够的,认识只是思想游戏的一部分。尼采说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海德格尔提到的烦和操心等都是思想游戏。

把思想称为游戏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真正的游戏往往与人的利益关系不大,而思想的很多内容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甚至与生死相关。但是思想与游戏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最主要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独立与人的社会实践。思想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但思想本身不是实践。而且在所有思想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指导实践,多数思想内容都不能指导实践。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其实我思并不是只能证明我的存在,我思改变了世界,每个主体的思想游戏汇合到一起创造了整个人类文明。主观世界的认识内容包括两部分,表象和逻辑构造。表象就是直接经验,逻辑构造是在直接经验基础上创造的观念、假说、理论和模型等,这些都是“我思”创造的思想产品。所以,“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揭示了每个人行为决策的根据,这句话本身并没有否定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存在,但是否定了它们对于行为决策的作用。只有主观世界的事物能影响主体的决策,客观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决策。

思想游戏的种类很多,思想实验是其中的一种。例如,法官设想嫌疑人作案的经过;科学家设想卫星受力运动的过程,等等。思想实验一般指比较复杂理性的思想游戏,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思想游戏中还有很多简单和非理性的内容,例如很多痴心妄想和白日做梦。

主观世界当中每天都会增加很多新成员,新成员的来源有两个。第一个是经验,经验来自于客观世界。第二个来源是思想游戏本身,所以思想游戏也是一场生产活动,每天都能生产出一些新的思想产品。例如,今天增加了令狐冲,明天增加了花仙子,后天增加了相对论。或已有的成员发生改变,例如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或被修正。还有些成员被否定,即被判定为没有价值或是假恶丑。

思想游戏的结果一般是进化,即游戏的成员越来越复杂有序。有时也会发生退化。思想游戏发生在主观世界里面,游戏的结果会影响决策的质量。思想游戏的产品越进化,决策带来的实践效率越高,给主体带来的利益越大。准确地说,思想游戏并不是一场游戏,因为思想游戏的结果与主体的痛苦和欢乐有紧密的联系,甚至关系到主体的生死存亡。一般的游戏可以没有压力,而思想游戏往往有巨大的压力。

形式逻辑不是客观世界的规则,它只是主观世界内部的思想游戏的规则。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思想游戏都遵守形式逻辑,只有一部分理性思维遵守形式逻辑。虽然形式逻辑的应用范围很小,但它的作用很大。在它的支配下所生产的逻辑构造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可以带来高效的实践和巨大的财富。

2.2思想游戏的独立性

思想游戏不是生活游戏,生活游戏是客观世界当中的游戏,生活游戏的过程会导致客观世界的变化。例如,把新技术用于实践是生活游戏,不是思想游戏。观赏美术作品或看电影也是生活游戏,不是思想游戏。思想游戏只发生在主观世界内部,除了决策之外其他思想游戏成员都不能影响客观世界。思想游戏成员要想影响客观世界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影响决策,然后决策影响主体的实践行为。

思想游戏的成员之间会相互作用,有时相互合作,有时相互斗争。例如,数学与物理合作,艺术与科学合作,宗教与科学斗争,唯物与唯心打架,等等。

现实生活中的电子游戏和棋牌游戏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比较远,似乎是一个单独的游戏世界。人们可以沉浸其中,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现实。思想游戏与这些游戏有相似之处。思想游戏构成一个单独的主观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客观世界。科学、哲学、艺术、宗教都是这个世界的成员,思想游戏的世界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内容和发展。传统哲学总想追求认识的客观化,总想在客观世界寻找规律和共性,其实思想游戏才应该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观世界是主体的主观世界,主体的思想游戏局限于主体的头脑之内。对于这个主体而言,另一个主体的主观世界就不是主观世界了,而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孙学章在批判唯心论的时候说:"只要否定本体的存在,就是错误的,因为现象是可以产生或消失的,如果现象的背后没有本体,那么现象的产生和消失就没有原因,而这与因果律是相违背的。"(孙学章,2014:101)孙学章这样批判唯心论是错误的。现象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现象背后的客观本体,可以是主体的意识。例如梦境、上帝、哈里·波特和所有的神话人物、科幻人物,他们产生的原因都不是现象背后的客观本体,而是意识。批判唯心论的根据应该是现象的异己性,现象不能随意编造,经常违背人的意愿。异己性来自于感觉经验与意愿之间的比较,感觉经验和意愿都属于主观世界,也就是说批判唯心论的依据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思想游戏,而不是来自于主观世界之外的本体、客观世界或先验逻辑。

2.3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同

主观世界中的很多东西在客观世界里没有,客观世界里的很多东西在主观世界中没有,也有些东西是相同的。主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存在的概率都小于100%,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存在的概率都等于100%。薛定谔的猫,如果存在于客观世界当中,那么它要么100%地活着,要么100%地死了,不可能50%是活的,50%死了。如果它存在于主观世界当中,那么它就有可能又活又死。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都是认识,不是现实,都存在于主观世界当中。一旦进入宏观世界,主观性就减少了,瘫缩的现象就会发生,也就是说概率马上接近100%了。

客观世界里没有如果,主观世界里有很多如果。客观世界里没有抽象的人,主观世界里有抽象的人。一个事物有很多属性,客观世界里属性和事物不能分开,主观世界里可以分开。分开了才能单独研究。人们经常说历史不能假设,其实为了理解和分析历史必须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理解历史。福尔摩斯在探案时使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做出各种假设,分析各种可能性。企业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也必须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多种方案。虽然最后只有一种方案能变成现实,但不能说其他方案没有价值。

很多哲学家在谈到意识的时候,只把意识当成对现实的反映。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马列著作选编,2002:10.)马克思对意识的这种论述是片面的,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意识永远会有独立于现实的外观和内容,这些内容当中永远会有一部分是意识和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

2.4鲜活的主观视角

为了强调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差异,史克鲁顿提出了“人类独特的主观视角”这一概念。史克鲁顿指出,自然科学关注客体、因果法则。因此,自然科学的描述是“去视角化的”。但人类社会由一个个鲜活的主体组成,我们的实践充满了诸如“我”、“此时”、“此地”这样的独特视角(a distinctive point of view)。鉴于此,史克鲁顿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独特性,以及呈现自我意识和人类世界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人类世界”可以理解为胡塞尔所言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或是塞拉斯笔下的“理由空间”(space of reasons)。生活世界和理由空间中的概念不是自然科学说明能够讲透的。这些概念包括:纯洁、纯真、悲剧、喜剧、典雅、精致,等等。

威廉姆森则指出,对于史克鲁顿所说的“独特视角”,科学探究并非无能为力。尤其是语言学可以在这方面提供诸多贡献。格莱斯(Paul Grice)关于对话的根本机制理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考察了言说者视角与聆听者视角间的微妙互动。赖欣巴哈(Hans Reichenbach)和卡普兰(David Kaplan)也都从语义学的角度解释过“我”、“此时”、“此地”这样的视角概念。除了语义学方面的工作,威廉姆森还提到知觉心理学、数学决策论等都对“主体视角”提供过不同层面的科学说明。所以,我们仍旧可以科学地理解史克鲁顿所谓的人类“独特视角”。

史克鲁顿认为威廉姆森曲解了他的意思。他再次申明他所说的“独特视角”是我们人类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介入生活世界的视角。即黑格尔所说的“自为存在”(Fürsichsein)或萨特所说的“自为”(pour-soi)。史克鲁顿并不否认赖欣巴哈和卡普兰对索引词语义学作出的贡献。但他们的索引词理论仍旧无法解决哲学家面临的难题或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他指出,语义理论无法帮助我们来理解生活世界中的羞耻、负罪感、欲望、爱恨情仇、注视、亲吻、脸红、哼唱小夜曲或作一幅肖像画。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叔本华无须借助索引词理论来描述自我意识主体的独特性,并且这些哲学家对人类境况的描述也非自然科学说明能够取代的。(两位英国哲学领军人物关于哲学本质的争论,2018)

史克鲁顿提出的“人类独特的主观视角”这个概念很好,但严格点,应该说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真子集。科学的确无法解释很多基本概念,也不能确定它们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客观事物不能影响决策,这才能说明主观视角的重要性。

3.主观世界的发展和建设

3.1主观世界的发展

虽然主观世界中的很多东西在客观世界里也有,但不同的是,主观世界的内容从无到有,是逐渐增加的。当一个人出生以后,他并不知道周围有什么。他周围有桌椅、奶瓶、爸爸、妈妈,但他看不清楚。孩子刚出生时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客观世界里的桌椅、奶瓶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孩子的主观世界里,这些东西一开始都不存在。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些东西才会逐渐进入他的主观世界,他的主观世界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主观世界不仅从无到有,而且逐渐发展壮大,变得复杂有序,变成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

主观世界中增加的这些内容当中,很多是来自于客观世界的,但也有很多不是来自于客观世界,在客观世界里永远也找不到。例如,错误、幻想、童话、传奇。客观世界当中永远不会有错误认识。在客观世界里,一加一永远不会等于三,但在主观世界里可能存在这样的等式。在客观世界里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主观世界可以有。而且随着人类艺术的发展,主观世界里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多。客观世界里只有一个唐玄奘,主观世界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唐玄奘。每次翻拍《西游记》,唐僧的形象都有变化。那个孙悟空的师傅不是客观的真实的唐玄奘,但在多数人的主观世界里,他被认为是真实的。即使在表现现实的时候,艺术所表现的也主要不是眼中的现实,而是心中的现实,是为了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海德格尔说:“人类要诗意地起居。”

每个人的主观世界有相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内容。一个人能从他人和客观世界那里学得的东西很有限,智能的主要内容来自主观世界内部的创造。只有每个人自己的主观世界能影响每个人的决策,别人的主观世界的内容不能影响主体的决策,客观世界的内容也不能影响他的决策。

主观世界里的这些东西都是人想出来的。所以说:“我思故我在。”因为人在不断思考,所以人的主观世界就存在了。我思就是我的思想游戏。还可以说我思所以世界在,我思创造了主观世界,而不是创造了客观世界。但我们所想所说的客观世界都在主观世界之内,都是我思创造的。

笛卡尔和很多哲学家都发现了“我思”的巨大意义,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说明这种意义。他们写了很多让人看不懂的哲学著作,但没有把“我思故我在”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没有用主观世界的发展壮大来说明我思和我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涉及到了主观存在的具体内容,但他没有说清楚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

3.2主观世界的建设

主观世界中有很多抽象的认识,客观世界当中完全没有抽象的东西,客观世界当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具体的。所以抽象的东西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不是来自于客观世界,是在客观具体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意识加工所得到的。加工之后就不再是客观的事物,而完全变成了主观世界所独有的事物。

例如,对于主观世界的内容我们需要贴标签,哪些是可信的,有价值的,哪些是不可信的,无价值的。再如,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蔺保群说:“一个人的目标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大目标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全世界的目标决定世界的命运。”(卢其旺,2016:66)人的目标是一种意志,意志是主观世界的思想游戏。

这些意识加工的过程属于主观世界建设的一部分。经过这种建设逐渐产生了科学技术,产生了人类文明。这种加工和建设都是我思,即我的思想游戏。经过这种我思让我的存在更符合人的利益。我在思索之前我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思我也在。但不思,不进行这种主观世界的建设,我的存在就很脆弱,就很容易被消灭。有了我思之后,人的内力就强大了,世界就进化了。

定理:人类产生以后,主观世界的建设是世界进化的主要动力。

《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第2章2.1节广义RNA的决定作用指出,意识作为广义RNA是广义遗传的中心。(详见“太极进化主义-看懂世界”网站,taijievolutionism.cn,主页>专题论文>本体论>10.4从唯物主义出发>广义RNA的决定作用.)《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第3章3.4.2节讲了意识对物质的超越。(详见“太极进化主义-看懂世界”网站,taijievolutionism.cn,主页>专题论文>认识论>9.4认识方法>意识对物质的超越.)

3.3客观世界2是思想游戏

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之外客观存在,但客观世界的内容会让主体产生经验,这些经验的产生过程是主体的思想游戏的一部分。例如,汽车的运动在我之外真实客观地存在,我看见汽车运动,产生汽车运动的经验,这些经验的产生是思想游戏。这时有两个汽车运动,一个是客观的汽车运动,一个是主观世界中作为思想游戏的汽车运动。客观的汽车运动不会影响我的决策,只有主观世界中的思想游戏会影响我的决策。在我的生产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在观察,观察之后产生了作为思想游戏的实践过程。所以当我说到我的实践的时候,我一般是指这个作为思想游戏的实践过程。

我看见周围的一切,于是产生了关于周围一切的思想游戏。我看不见的事物当中,我听说了很多事物,于是产生了关于听说的事物的思想游戏。这样在我的思想游戏中既有我周围的事物,也有我没看见的很多事物,这些事物构成我的思想游戏中的客观世界,即客观世界2。真实的客观世界不会影响我的决策,只有客观世界2会影响我的决策。而且,客观世界存而不可述,所以,当我说“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一般是指这个思想游戏中的客观世界。

这样一来,思想游戏创造了一个客观世界,思想游戏是这个世界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本原。要解决这个客观世界2的问题,只能用思想游戏去解决。如果思想游戏没有解决问题,那么思想游戏当中的经验就会出问题,即产生不利于主体利益的经验,包括各种痛苦、无奈和彷徨等。例如,物理学研究是一种思想游戏,物理学家说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以前没有见过既是波又是粒子的东西,所以爱因斯坦认为这种说法自相矛盾。这种矛盾就是思想游戏创造的客观世界2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用思想游戏去解决,也就是修改物理学理论去解决。如果思想游戏没有解决问题,那么物理学家就会很头疼。

有时思想游戏的问题不仅产生客观世界2的问题,还会造成客观世界1的问题。例如飞机设计错误导致空难。这是客观世界1的问题给人带来痛苦的经验。于是思想游戏继续进行,试图解决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新的思想游戏改变决策,用决策指导新的实践。人类的全部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3.4人体模型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当中有很多经络,包括心包经、胆经、肾经、膀胱经等等。西医不承认这些经络的存在,因为在人体解剖的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这些经络。但有些现象只能用经络来解释,例如按压手腕的内关穴和外关穴可以缓解心脏疼痛。手腕离心脏很远,用西医的知识根本没法解释。

中医所描述的人体经络构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客观世界2的内容,与人体的真实结构可能不同,但因为它有用,离开它不行,所以这个模型就可以被当成真理。西医一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往往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中医治病的依据就是像经络这样一些独到的医学理论。不管西医认为它们是真理还是谬论,这些理论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始终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认识的过程就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心脏疼痛的时候,按压内外关穴就不疼了,那么下次再疼的时候,我还这样做,这就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过程。很多这样的条件反射汇集起来构成了中医的理论。其实西医也是一样,各种西药是否有效都是反复试验出来的,这些试验的过程都是条件反射。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是复杂的条件反射。

创建和修改模型的过程是思想游戏,这个过程发生在人的头脑当中。条件反射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思想游戏是条件反射的一个环节。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狗建立条件反射的原则是有效,对自己有利,而不是客观。人类建立条件反射和思想模型的原则同样是有效,而不一定是客观。

3.5艺术的功能

科学是理性的,让我们压制感情。但压制不等于能消灭,人的感情总有表现和爆发的欲望。于是当艺术让人有机会表现和爆发各种欲望的时候,人就感觉非常满足。由于人需要这种满足,所以艺术才会拥有一个神圣的地位。艺术不理性,从科学的角度评判有那么多荒谬之处。大侠不仅能以一敌百,还能飞起来,成神仙了。地球能飞离太阳系,机器人打斗的未来战争中竟然使用刀剑相互砍杀。艺术的所有荒谬之处我们都能接受,因为艺术不是科学,艺术就是要表现非理性。

艺术作品都是逻辑构造,都是人创造的世界2的内容,很少有客观性。艺术的最终目的和主要功能是为人的情感服务,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包括抒情或煽情,即表达情感和诱发情感。叙事是手段,有时候通过叙事来抒情,有时候不需要叙事可以直接抒情。例如音乐是直接抒情和煽情的艺术,音乐可以让人的情感经历各种变化,舒展、起伏、激荡、宣泄等。这些变化都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减少痛苦。每个人都需要用简单直接的方式抒情,所以每个人都离不开音乐。艺术只需要满足主观需要就可以,客观性是可有可无的。

情感很复杂,生活也很复杂。很多情感难以用音乐表达,于是音乐与诗词结合产生了歌曲和戏曲。很多时候要通过复杂的叙事才能准确地表达或宣泄情感,于是艺术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从诗歌、音乐到小说、电影。视觉艺术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从绘画,连环画,到影视作品,影视也有小片和大片之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主观世界建设的过程。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所有的艺术都以为情感服务作为最终目的,如果不为情感服务,单纯叙事就不是艺术。例如调查报告,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都不属于艺术。

美就是能让人的心情产生愉悦感受或减少痛苦感受的外界事物的属性。美可以是各种事物的属性,可以是旋律、色彩或故事情节等,只要其中某些属性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或减少痛苦,那么这种属性就是美。客观事物的所有属性都是人的感觉,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什么,我们无法确认。所以美是一种感觉,是客观世界2的内容。

4.意识是什么

4.1意识的定义

意识的产生原理与计算机的原理完全一样。大脑是高度复杂有序的系统,意识就是高度复杂有序的系统运动的产品。思维就是大脑运算处理的过程。大脑当中可以存储信息,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创造思想产品。

定义:意识就是高度复杂有序的系统运动的产品。

高度复杂有序是什么意思?复杂有序达到多么高的程度才能产生意识呢?现在的科学还无法确定。虽然植物很复杂有序,但植物肯定是没有意识的,高级动物可能有意识,低级动物应该没有意识。那么哪些高级动物有意识,这还需要具体研究。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当系统的复杂有序程度达到非常高的时候才能产生意识。我们平常在提到意识的时候,这个概念的含义本来就不明确,所以这个概念的定义也不需要量化。

我们的各种想法都是思想产品,这些思想产品是意识。但有人觉得感觉不是思想产品,感觉好像是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实感觉并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感觉器官接受的外部刺激必须转变为神经传导电信号,然后电信号经过大脑处理之后,才能成为感觉。所以感觉也是思想产品。

意识可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定义。如果从主体的意识的视角出发来定义意识,那么意识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在意识当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们生活在意识当中。这个视角属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意识就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

同时主观世界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谈意识,就是谈论从属于客观世界的意识。主观世界是不完备的。所以主观世界最基本的概念需要用客观世界的概念来定义,如果只从主体的意识的视角出发来定义意识的话,得到的定义没有多大价值。

4.2罗伯特·马克斯的错误

感觉就是经验、现象或感受。罗伯特·马克斯把意识称为感受质(朱思嘉,2022)。但这种定义不准确。意识不只包括感觉,还包括想象和很多与感觉无关的思想产品。如果你说思想产品本身不是意识,对思想产品的感受才是意识,这样说也可以。但所有的感受都不可能是直接的感受,而是经受过思维处理的思想产品。对思想产品的感受也经受过思维处理。你说意识是对思想产品的感受,也就是说意识是思想产品的思想产品,这不还是思想产品吗?另外,如果说意识是感受,那感受是什么呢?石头有没有感受呢?所以用感受定义意识是循环论证。感受可以作为基本概念来定义其他概念,但在讨论意识的时候不行。前面第7章第2节的定理指出,主观世界是不完备的,主观世界当中最基本的概念必须用客观世界中的概念来定义。

既然意识是高度复杂有序的系统运动的产品,计算机也是高度复杂有序的系统,计算机的运动也会产生很多产品,因此当计算机复杂有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只不过现在的计算机太简单,太笨,不能产生复杂的意识。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还可能比人的意识更复杂有序,更理性,或更感性。现在计算机太笨,所以人不承认计算机有意识。将来计算机聪明了,人就不得不承认计算机有意识。人承认计算机有意识之后,就不得不承认计算机不是机器,而是与人平等的生命体。如果计算机是机器,那么人的本质也是机器。

罗伯特·马克斯不承认人工智能有意识,因为人不能向计算机解释什么是红色。(朱思嘉,202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也无法向天生失明的人解释什么是红色,那你能说天生失明的人没有意识吗?

需要明确的是,大脑运算处理的过程不是意识。因为我们不知道大脑是怎样运算处理信息的,我们只知道运算处理的结果。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得到一个思维结果,过一会儿又得到第二个思维结果,再过一会儿又得到第三个思维结果。我们把这三个思维结果串联起来,然后说它们是思维过程。其实这个所谓的思维过程不是真正的思维过程,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个思维结果都是怎么来的。

4.3物质的复杂性和意识的复杂性

在《太极进化主义》第1篇第2章2.2.2节讨论过物质的复杂性和意识的复杂性。(详见“太极进化主义-看懂世界”网站,taijievolutionism.cn,主页>专题论文>系统论>2.4复杂和有序>物质的复杂性和意识的复杂性.)物质的复杂性的含义与意识的复杂性的含义完全不同。物质的复杂性就是指对称性破缺,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对称性破缺,以及运动变化方式的对称性破缺。由于运动变化的方式是物质系统功能的体现,而功能取决于结构,所以物质的对称性破缺本质上是结构的对称性破缺。宇宙大爆炸所造就的宇宙最初是完全对称的,宇宙进化的过程就是对称性破缺逐渐增大的过程。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物质的量基本没变,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物质的对称性破缺相反,意识的对称性破缺主要是数量的增加。由于意识是抽象的,如果两个观念相同,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意识,而不是两个意识。因此意识的数量就是指意识的种类,意识的数量是指不同结构的意识的数量。宇宙物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物质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意识的进化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物质不灭,但特定结构的物质会消失。如果一个氧气分子与两个氢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那么这个氧气分子和两个氢气分子就从宇宙中消失了。但是意识不一样。如果我不知道乌鸦是黑的还是白的,在我的头脑中有两种可能性:乌鸦是黑的,乌鸦是白的,这两种可能性正确的概率都是50%。当我看到乌鸦以后,我就会修改这两种可能性正确的概率,黑的变100%,白的变0。但“乌鸦是白的”这种可能性并没有消失,我还可以想到或谈起这种可能性,意识与物质不是完全对应的。而且,客观存在的物质及其结构的存在不以人的状态和意志为转移,而意识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