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形而上的世界观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6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19 | 1746 次浏览 | 分享到:

1.本原无法回避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因为物质与意识的矛盾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因。哲学家希望通过研究本原的问题解释和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所以哲学家在研究一切问题的时候都必须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不剖析到这个程度就达不到哲学研究的目的。

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物质与意识的问题长期争论不清,所以很多哲学家厌烦了这个问题,故意回避。维特根斯坦和很多当代语言哲学家把语言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用语言学代替和排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种思想方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证明物质与意识永远是世界的本原,永远是解释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个本原是任何时候都回避不了的。

2.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世界观

本原的问题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有两种:形而上的世界观和形而下的世界观。形而下的世界观就是科学的各种学科提供的世界观,这些学科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历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广义进化论等。形而下的世界观只描述客观世界。这种世界观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发生了一场大爆炸,爆炸创造了宇宙和物质。宇宙中有很多星系,其中有一个叫银河系,银河系中的一部分叫太阳系,太阳系中有一个行星叫地球。地球上的物质进化产生了细胞,细胞进化变成了各种生物,有一种生物变成了人。人有大脑和感觉器官,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但是这样的世界观不完整,因为这样的世界观当中只有客观世界,以及一个附属于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没有与客观世界平等并立的主观世界。

形而上的世界观是哲学本体论提供的世界观,是整体的世界观。形而下的世界观是形而上的世界观当中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家只想给我们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观,但是有很多重要的有价值的事物不是客观真实的。首先宗教的很多内容是不真实的,其次多数艺术形象和情节是不真实的。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很多内容是不真实的。如果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那么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可能都不属于客观真实的世界。你可以说这些虚假的东西不存在,但你不能说它们没有价值。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科学、艺术和宗教的价值远远大于真实的世界。

如果我们无视这些虚假事物的存在,那只能说明我们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如果说客观世界里的事物都是客观真实的,那这些虚假的东西不属于客观世界,只能属于主观世界,所以客观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存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存在包括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存在。主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可能不客观,但也是一种存在。科学提供的世界观只描述客观世界,所以科学提供的世界观不是完整的世界观,只有哲学提供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才是完整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里包含所有的存在,尤其那些虽然不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但是有很大价值的事物

何新认为,全部哲学的根本研究课题有三个:A.客体的本质是什么?本体论和自然哲学。B.思想与认识的本质是什么?一般规律是什么?(作为思想普遍工具的逻辑斯蒂的本质是什么?)——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C.客体与思想认识主体统一于什么?(何新,201957其实这些问题都属于形而上的世界观问题。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对世界的任何认识都应该是对动态世界的认识,所以任何世界观都应该是历史观。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中谈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著作。他说:“观察历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1)原始的历史;(2)反省的历史;(3)哲学的历史。”这三者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三种历史的编纂法”。

我们平常说到历史,往往是指人类的历史,在人类的历史中往往又只注重政治军事史。其实,整个世界都是动态变化的,世界的任何部分和任何方面都有历史。人类除了政治军事史之外,还有科技史、艺术史、建筑史、地方志、家族史等。人类之外有地理地质史、气象变化史、大气成分变化史、各种资源形成演化史、河流湖泊形成变化史、天体演化史、各种元素的演化史等等。

所谓“原始的历史”或者“直观的历史”,就是历史事件的直接记录,第一手的历史素材的保存和记录。这些历史记录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同时也受观察记录者的主观感受、感情、立场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导致记录的局限或偏差。人类的历史主要受观察记录者的政治立场限制,对自然历史的记录主要受观察记录者的知识水平限制。反省或反思的历史包含了著史者的主观评价,对人类历史的评价包含作者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自然历史的评价包含作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观点,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例如,元素周期表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又是元素演化的历史观。

原始的历史和反思的历史都属于形而下的世界观,哲学的历史和世界观是对所有这些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抽象和统一,是对所有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总结概括。这种最抽象的世界观就是形而上的世界观。要统一所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当然很难,所以哲学界派别林立,争论不休,庞杂混乱,发展缓慢。不过一旦取得了某些进展则必将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3.客观世界

辩证二元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包括两部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存在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是互相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世界当中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这里所说的物是质料,事是事件,事件是质料的运动和关系的变化。道是规律,规律是事件的共性,理是质料的共性。关系包括相同关系、相似关系、空间结构关系、时间关系、重力关系、磁力关系、权力关系等。事物的属性是人对事物、关系或事物运动变化的感觉经验。

3.1事和物

定义:物是质料,事是质料的运动和关系的变化。

桌椅、汽车是物,地球、太阳也是物。物就是指这些具体的物质。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不是物,而是一个事件,事件就是物的运动和关系的变化。相互作用是一种关系,关系的改变是一个事件。例如,司机加油使汽车的动力增大,这个变化是一个事件。

运动包括稳定的运动和不稳定的运动,我们一般习惯把不稳定的运动叫做变化。例如桌子腿折了,这是一种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运动,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把变化称为运动。例如,我们不会把植物的生长称为运动。

各种客观物质的变化和各种关系的变化都是事件。例如,空间关系的变化就是结构变化,所有结构变化都是事件。日升日落是地球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变化。花开花谢是植物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关系的变化。这些都是空间结构关系变化。时间是一切变化的坐标。所有时间关系的变化都是一个时间点的物质与另一个时间点的物质的差别。

主观事物的变化也是事件,因为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的主观事物同时都是客观事物。例如我昨天的思想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件,是不以我今天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今天的思想与昨天不同,那么这种变化是一个主观事件,也是客观事件。

质料的本质是稳定的事件。例如,一辆汽车运动了1小时,然后停下来。汽车是一种质料,汽车的运动是事件。汽车停下来之后,这个事件就成为过去了,在现实世界中就不存在了。所以事件是不稳定的存在,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汽车没有马上消失,可以稳定存在几十年。这辆汽车将来也会消失,所以本质上这辆汽车的存在也是一个事件。但因为它比汽车行驶这种运动稳定得多,所以我们把汽车称为质料,把汽车的运动称为事件。所以质料与事件的差别是相对的。

质料与结构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当我们研究一个小铁块的运动的时候,我们不关心铁块的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这时这个铁块就是质料。但是研究这个铁块的内部成分的时候,这个铁块就不是质料了。当我们说这个铁块由铁原子组成的时候,我们是把铁原子当成质料,铁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就是结构关系,结构的变化是事件,事件的共性是规律。而当我们研究铁原子的组成结构的时候,铁原子又不再是质料了。

3.2关系

事物之间有很多关系,包括相同关系、相似关系、时间关系、受力关系、能量关系、空间结构关系、函数关系、权力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等。关系有具体关系和抽象关系之分,抽象的关系就是关系的共性。

受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一种关系。权力也是一种力,因此权力表示一种关系。时间也是一种关系,所谓时间就是时间关系的简称。有些时间关系构成事件,有些时间关系不构成事件。例如,小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具有时间关系,这些关系构成小树生长的事件。树没长高的时候,我也很小,那时的我与小树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具有同时关系,但不构成一个事件。

有些相同和相似关系属于结构关系,有些不属于结构关系。例如,所有的树木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这种关系属于结构关系,但两个物体的颜色之间的相同相似不属于结构关系。

3.3道和理

定义:理是质料和某些关系的共性以及概念,道是规律,规律是运动变化的共性。

一张方桌和一张圆桌都是具体的物,今天日出和昨天日出都是具体的事。事物有共性,共性就是共同的属性。柏拉图把物的共性称作理念,所以本书把共性称为理。这里的理与朱熹所说的理不同。事的共性叫做规律,古人所说的道和朱熹所说的理主要是指规律。

有些关系的共性是道,有些关系的共性是理。例如结构关系的共性是理,某些时间关系的共性是道。杨树、柳树、槐树有共同的结构,都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这些是结构关系的共性。这些共性都是树这个概念的内容。乌鸦、麻雀、老鹰有相似的结构,这些结构的共性是鸟这个概念的内容,鸟这个概念是这些共性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是一个逻辑构造。小树会长大,小鸟也会长大,这是时间关系。多数生物都会生长发育,这是时间关系的共性,也就是规律。

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确定的关系,规律也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确定的关系。规律就是广义的函数。函数与规律的区别在于,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只能取数值,而规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既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数值之外的任何事物或事物的任何属性。例如,人会衰老,这是一个规律。在这个规律当中,时间是自变量,人的身体状况是因变量。人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身高等数值属性,也包括人的智力、能力等非数值属性。

因为理是质料的共性,道是事件的共性,而质料的本质是事件,所以理的本质是道。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一定的事件、关系和规律构成的系统。

3.4能量

做功可以产生能量,做功是一种运动。能量可以变成功,所以能量是推动其他物质运动做功的可能性或者是产生其他变化(例如温度变化、人的情绪变化)的可能性。任何事物都有很多属性,例如氢气的化学属性是可以与氧气反应。推动其他物体运动和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样都是物体的属性,所以能量与化学性质一样都是物质的属性。共同的属性就是理,所以能量是一种理。能量是产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所以能量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物的很多属性都是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植物的生命力是植物生长的可能性。说某种物质当中储存能量不如说某种物质具有一种属性。如果这种物质当中储存的能量增多了,其实是这种物质的这种属性变化了,就像颜色变化、形状变化一样。

有人说任何物质都离不开五个要素:质料、能量、信息、时间和空间。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把本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了。颜色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不会说任何物质都离不开颜色这个要素。物质的属性非常多,如果每一种属性都是物质离不开的要素,那物质离不开的要素就太多了。信息的本质是结构,也就是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都是关系,所有关系的共性都是理。所以对客观世界最准确的描述是客观世界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

3.5存在

存在这个概念的含义很混乱。具体的事物是客观真实存在,人的认识中的事物往往不是客观真实存在例如白色的乌鸦,会飞的大象都可以作为认识存在,但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它们作为主观事物是真实的存在,不是不存在。相反,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抽象的道理是真实的存在,具体的事物不是真实的存在。存在的准确定义必须用物质与意识来定义,存在就是物质与意识之和。由于存在的定义以物质的定义为基础,所以放在第7章第2节物质的定义后面。存在的含义在以往的理论中过于混乱,所以本书尽量不使用存在这个概念。

4.主观世界

4.1主观世界的组成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这样说不全面。主观世界当中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

1 世界的组成

这里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当中的思想,“心之官则思”。思想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性是指人的本性、需要和利益,本性包括人的脾气、秉性、习惯、品格、修养、情操和精神。情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怀。情感包括苦、乐、喜、怒、哀、惧、爱、恶、惊、忧等情感。情感是产生行为意志的主要动力,当人的情感发展为激情的时候,会对行为产生最大的推动力,人会爆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战斗力或破坏力。情绪是比较短暂的情感,包括着急、兴奋、激动、慌张、得意、骄傲等。情怀是具有某种特定的道德观念或信仰价值取向的情感,是比较理性的情感,例如:愿望、梦想、理想、向往、愿景等等。意是支配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包括人的态度、意志、毅力和决策。道德观念属于态度或意志。决策包括具体的决策和抽象的决策,所有的规范理论,包括技术、原则、法律、法规、制度、伦理、习俗等都是抽象的决策。柏拉图所说的勇敢和节制等品质属于人的意志。

思想创造了很多产品,包括知识、假说、假设、幻想、神话、童话、谎言、艺术、信仰、宗教、意见、偏见等等。其中,知识包括经验、观念和理论。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包括对外部事物的直接经验和对自己身体和内心的主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其中有很多错觉。观念包括各种意见、偏见、假说、假设、感想和各种不太成熟的想法。理论包括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谬论。经验、观念和理论都在讲述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道、理。知识是客观性最强的意识,其他意识的客观性都很弱或没有客观性。知识在主观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客观世界,可以称为客观世界2,知识就是客观世界2的内容。

在主观世界当中,人的性(本性、利益、需要)和情绪是本我,人的情感、思想、态度、意志、决策、经验、观念是自我,人的情怀和思想产品中的科学、艺术、宗教是超我。

4.2心、性和情不是逻辑构造

心是思想,思想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是一个客观物质系统,所以思想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本身不是逻辑构造。人的性(本性、利益和需要)和情(情绪、情感和情怀)本身不是逻辑构造,是人这个客观物质系统的产品,用陆象山的话“天之所与我者”,“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以说它们本身不是人的思想游戏创建的逻辑构造。但当人反思心、性和情的时候,就会产生关于性和情的思想产品,这些思想产品可以成为逻辑构造

我们要理解他人的行为就要理解他人的主观世界。每个他人的意识对于主体来说都是一个黑箱,要对这个黑箱进行仿真和建模,必须知道他的信息茧房,必须知道他有哪些表象,以及他如何用这些表象创建逻辑构造也就是必须知道他的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他的思想是他的表象,他的思想产品是他建立的逻辑构造

思想产品有很多种。认识是一种思想产品,但不是所有的思想产品都是认识,宗教和艺术也是思想产品,但不是认识。认识是具有较大的客观性的思想产品。宗教和艺术的客观性较小。

知识就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事、物、道、理和关系的认识,这些被认识的事、物、道、理和关系构成主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世界2。

事物的属性是人对事物、关系或事物运动变化的感觉经验。客观世界2中的事物是属性的集合体。客观世界1中的事物是不是属性的集合体?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沉默,这样的问题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导致思想混乱。

4.3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互动

人的情绪、情感和情怀既是人产生各种行为实践的原因和动力,也是行为的结果。情的产生来自三种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三种物质是:外界物质环境,人的性和人的实践。人的性包括本性、利益、需要,是人的物质特性,不是思想产品,是真实客观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的性又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人的实践是受主观世界支配的客观物质运动。所以人的性和人的实践都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是连接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人的知识决定人怎样实践,但不是实践产生的动力和原因,性、情和意才是实践产生的动力和原因。所以叔本华和尼采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所说的世界是主观世界,因为他只看到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主观世界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人的情是多巴胺等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主观世界产生的感觉。管控自己的情感也是一种实践。管控得好,人就能幸福,这叫明智。叔本华说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无聊,没得到满足就会痛苦。这是客观事实,但人可以理智地管控自己的情感,减少无聊和痛苦。情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而艺术家擅长煽情,帮助人们表达情感,抒发情感,宣泄情感,所以大家喜欢艺术。

维特根斯坦说,意志包括命令、演戏、唱歌、说笑、致谢、诅咒、问候、祈祷、提问、讲故事、吃喝行玩等。这样说是错误的。这些都是行为,是意志的表现,不是意志本身。意志是产生很多种行为的共同原因。例如,我尊重一个人,可以通过很多行为表现出来,包括问候、致谢、送礼、帮助等等。维特根斯坦提到的行为当中,演戏和唱歌是旨在宣泄人们的炫美之情,祈祷显示了人们的信仰意愿,命令、致谢、请求体现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决策

4.4视野和信息茧房

这里所说的视野不仅指眼睛看到的范围,还包括其他感觉器官能产生直接经验的范围。严格说来,间接经验不属于视野范围,间接经验属于观念。客观世界2由视野和观念构成。人的视野很小,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来自于观念。观念的来源包括思想游戏和间接经验。

“信息茧房” 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凯斯认为,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如果你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如果你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把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特定生命的感知程序是固定的,所以特定的生命就是一种茧房。人、非人等都是一种茧房。

凯斯提出的这个概念很好,但他的解释不准确。其实,不管你是否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是否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是否只关注自己愉悦的东西,人都生活在信息茧房当中,都生活在思想游戏当中。

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学者高旷“这个世界就是每一个人亲自参与的主观世界,不管你感觉多么客观真实可信!包括科学研究本身。所谓亲自,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感觉经验与逻辑推演。不客气地说,你从来没有离开过主观。作为一个客观的隐藏者,主观在经验事实与逻辑推演中从来就没有离场过,至于你觉悟到与否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