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四百多年留基伯就提出了原子论,而今天现代物理学家仍然在苦苦探索物质的基本组成。2400年前提出的问题仍然是今天物理学的前沿问题,这就是哲学的前瞻作用的体现。
真理的最终标准是价值标准,人类所有实践的最终标准也都是价值标准,只有哲学能提供最终的价值标准,尤其我们需要用这些价值标准解决大是大非问题。
陆九渊在《语录》中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哲学不可能代替一切理论,但哲学可以纲举目张,有利于理论的统一和指明实践的方向。
世界上充满苦难、艰辛和迷茫。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有社会矛盾和冲突。苦难之中的人们希望理解这个世界。寻找本原不是因为没事干,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能幸福地生活。要解决问题先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产生所有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叫做本原。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家研究哲学完全是因为好奇,这话不对。也许在平常的日子里研究哲学是因为好奇,但当一场社会风暴把所有人的信仰打碎的时候,或者一场科学革命把所有人的常识打碎的时候,研究哲学就不只是因为好奇了。人的确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没有功利的目的,但这种好奇心对科学和哲学的动力是有限的。功利的动力比好奇的动力大得多。马克思说,社会的实际需求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在研究哲学和科学的过程中,暂时摆脱功利对研究有利,但这只能是暂时的,从长远来说不可能摆脱功利。
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如柏拉图、老子和马克思,都不想空谈哲学,而是怀有强烈的改造社会的理想,他们研究理论最终是想为实践服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哲学体系却渗透了体系的创立者所属的那些政党的精神。”黑格尔说,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知识。(黑格尔,1956:48)所谓时代的实质当然离不开时代的忧患和灾难。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一个口号:“为学术而学术”。学术一定要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服务,不可能为学术而学术。但蔡元培不想让学术为当时的政府服务。所以这句话在当年有进步意义。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唯有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天日的可能。可见,柏拉图研究哲学是为了让国家兴旺,让人民幸福,是为了解决众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只是因为好奇。柏拉图想用形而上学解决所有问题,建立理想国。虽然柏拉图的哲学受到很多批评,但他的影响延续至今。从理想国到全能的上帝,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理性,都是这种哲学理想的体现。即使有些哲学家研究哲学是因为好奇,其他人也不是因为好奇。哲学能流传两千多年,不断发展,一定是因为大家相信哲学有用,至少可能有用或希望哲学有用。
语言学派把哲学研究说成游戏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游戏是能满足人的短期需要的非必需的行为。生产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必需的行为。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所以一切理论研究都是生产行为。哲学研究是必需的生产行为,会影响人的利益和需要,会带给人欢乐或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