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行
1 世界与我的表象
2 我们生活在主观世界中
3 墨菲的小屋
4 分析哲学的误区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21 | 2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3 墨菲的小屋

塞缪尔·贝克特的小说《墨菲》生动地描绘了自我中心困境。墨菲不知道心灵与身体的交流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的。人们常用“墨菲的小屋”代指自我的心灵。如果把这个比喻改动一下会更好理解:在墨菲的小屋里,墙壁不是用木头或砖石做的,而是用显示屏做的,墨菲只能看到显示屏上的世界,永远都无法直接看到真实的世界,墨菲只能根据显示屏上的内容决策。唯物主义和现象学都企图冲破墨菲的小屋,但这些努力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功。

首先说他们不可能成功。唯物主义企图强迫别人接受他们的主张,认为墨菲能看到真实的世界,但面对怀疑论和主观唯心主义者的批判,他们无法自圆其说,自己都感到非常无奈。现象学企图改变这种状况,但也没有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唯物主义和现象学在与主观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已经彻底失败。认识不可能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意识与其认识对象有本质的区别,本质不可能都在现象当中,本质完全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墨菲的小屋永远不可能被冲破为什么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呢?因为如来佛手上写了四个字:主观世界。不光是孙悟空,所有的人,不管你是何方神圣,你所想的和所说的内容都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以外的东西不会影响你的决策。

  为什么没有必要冲破墨菲的小屋?认识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呆在墨菲的小屋里已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了。呆在屋里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人的意识与外界有两种联系,一进一出。进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得到经验,出是指决策后人趋使效应器官改造世界

既然人与外界有沟通的途径,那么为什么说墨菲的小屋不可能被冲破呢?因为这两个途径都是异己的。人能获得经验,但经验的来源是未知的,我们相信是感觉器官与外界相互作用产生的,但这种解释是一个假说。我们可以把它确认为真理,但这种真理和所有其它真理一样,都是实用真理,不可能得到唯物主义者和现象学家希望的那种证明。

上面是说进是不可知的,再说输出为什么不可知。我们的手脚都是我们的认识对象,它们经常不听使唤。它们是自在之物,不是意识的一部分。我们的决策必须以对它们的认识为基础,如果认识有误,实践就达不到目的,不能实现的决策叫空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我们想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们能做什么就想什么。

  总之,进出的途径存在,但都是未知的、异己的存在。我们的意识并不拥有它们,意识所拥有的只有意识,只有“我思”,只有小屋里面的东西。但不拥有不等于不能改造,人通过不断整理改进屋里的东西,满足了自我的需要,也使屋外的世界越来越符合人的预期了。一个墨菲死了,其他墨菲还在生活,而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使决策客观化,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人总有很多欲望,总想冲破牢笼。但命中注定人只能在屋内安身,几千年都出不去,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接受现实。我们必须在现实的条件下争取自己的利益。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许冲出去不仅意味着自由,还意味着更大的利益,但那终归是非分之想。

4 分析哲学的误区

西方的分析哲学把世界与语言等同起来,把一切问题都还原为语言分析,他们认为我们能谈论的世界只是语言,客观世界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这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复杂的意识都必须用语言表述。但分析哲学有三个问题。

首先,虽然我们所说的世界就是语言,但世界的异己性来自于语言和意识之外。很多分析哲学家不承认或不能明确承认这个事实。

其次,我们所说的世界都是意识,也都是语言,而我们所想的世界都是意识,不一定是语言。例如直接经验、感性观念、感性思维和行为意志大多不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物质,但语言受意识支配,是意识的表现。

第三,包括分析哲学在内的唯心主义者经常犯机械唯物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总是希望到意识之外去寻找语言的意义。他人的语言来自他人的意识,语言的含义就是他人的意识。他人的语言让我们产生联想,如果我们的联想与说话者的意识相同,就是正确的理解。语言中的名词并不一定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园的方形”这种表述不可能存在的东西的语言也有含义,它们的含义不是这个名词所对应的客观事物,而是说话者的意识。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意义(含义)如何可能的问题,这被认为是哲学的第二次哥白尼式的革命。但维特根斯坦没有解决意义如何可能的问题,如果不摆脱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束缚,永远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者没有严格地继承休谟的传统,胡塞尔、弗雷格和多数分析哲学家也是这样。分析哲学将语言的意义对象化是错误的,但不是不能对象化,对象化的方向应该是说话者的意识,而不是意识之外的某个客观事物。

皮尔斯说:“我把符号定义为某A,它把某物B(也即其解释项)带入到与它同样相对应的某物C(也即其对象),这样一来,A自身(符号自身)就代替了C“‘符号’可以用来指称一个可感知的对象,或在某种意义上只能想象,甚至不能想象的对象。”[美]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M].赵星植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31,41.其实,可感知的对象、只能想象的对象和不能想象的对象都是意识。皮尔斯认为符号指称的是对象,他所说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