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是简单有用但不客观真实的规则
来源: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06-03 | 16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逻辑是理性思维的规则,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逻辑就成为语言的规则。逻辑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每个学科研究不同的规律,而逻辑适用于所有学科。符合逻辑的判断不一定是真理。在主观世界里,简单的原子概念可以永远不变。在客观世界里,具体的事物很复杂,所以a可以不等于a。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等形式逻辑规则都是主观世界的规则。在认识的开始阶段必须对复杂的客观对象进行简化抽象,在简化抽象的时候需要使用形式逻辑。例如假设今年的潮白河与过去十年的潮白河是同一条河,然后使用过去十年的水文资料预测这条河今年的情况。这个假设是简单有用但不客观真实的。简单化的目的是让语句之间不包含矛盾,便于思维处理和运算。实际的客观事物之间包含矛盾。所以辩证逻辑否定形式逻辑的规则。

关键词:逻辑哲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有用;客观

1.引言

如果我说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你会认为这样的叙述不合逻辑。那么逻辑是什么?逻辑学教材上的理论当然是逻辑,但我们说的逻辑远不止这些。下文将讨论逻辑的真实含义和价值,分析形式逻辑的本质,比较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差别。


2.什么是逻辑

感性思维是没有规则的思维,理性思维是有规则的思维,又叫推理。逻辑是推理的规则。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逻辑就成为语言的规则。语言当中字词和单句的规则叫语法,语句之间的关系规则叫逻辑。所以逻辑是语句之间关系的理性规则。

逻辑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逻辑是在人的理性思维产生以后才出现的,理性思维产生以前不存在逻辑。如果罗格斯是指客观规律的话,那么罗格斯与逻辑完全不同。例如,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客观规律,这个规律从宇宙大爆炸以后就有了,但那时没有逻辑。

客观规律需要使用语言表达,于是很多哲学家就把客观规律叫做逻辑,这是完全错误的。每个学科研究不同的规律,而逻辑适用于所有学科,因为所有学科都使用理性思维和语言。用语言反映现实的时候,语言是对现实的仿真。仿真是用一个假的东西模仿真实的东西。这个假的东西的某些结构和属性应该与被模仿的东西相同,所以对于语言的使用必须制定一些规则。

符合逻辑的判断不一定是真理。逻辑统一性可以作为判断真理的一个替代标准,但不是最终标准,最终标准是实践和价值。例如,量子力学的结论在实践中应用得很好,但是不合逻辑。相反,某些判断和推理的内容可能是错误的,但这些错误的判断推理可能是符合逻辑的。例如,所有的乌鸦都是白色的鸟,我今天看见的这只鸟是黑色的,所以它不可能是乌鸦。这个推理的大前提和结论都是错误的,但是这个推理的过程没有逻辑错误。


3.主观事物遵守形式逻辑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它们都是理性思维的规则,但又有很大差别。A是A,A不是非A,如果A属于B,B属于C,那么A就属于C。类似这样一些逻辑关系都属于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给出了被称为“形式逻辑方法论”的形式逻辑三大定律: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形式逻辑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的思维为什么要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则呢?

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无限复杂的,而人的头脑中的经验或概念在一开始总是很简单的,然后概念可以从简单向复杂逐渐发展。简单的概念遵守同一律,即总是与自己相同,表示为:a=a。不会发生a不等于a的情况。在客观世界里,具体的事物很复杂,所以a可以不等于a。例如,今天的我和十年前的我判若两人,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在主观世界里,我作为一个简单的原子概念,可以永远不变。为了表示我的变化,必须在“我”这个概念上增加很多注释,例如,今天的我,十年前的我,等等。“今天的我”是一个组合概念或分子概念,是由“今天”、“的”、“我”这三个原子概念组合起来的。这个分子概念与另一个分子概念“十年前的我”不同,但“我”这个原子概念没有变。每一个分子概念也永远与自身相同。

同理,还可以证明主观事物遵守排中律和不矛盾律。过去大家都认为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等形式逻辑规则是客观规律,通过上面的论证可以发现它们原来都是主观世界的规则,是对主观世界当中的逻辑构造进行处理的方法,而不是对客观世界当中真实的事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4.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客观事物很复杂,无法遵守形式逻辑。要想让客观事物遵守形式逻辑,就必须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化。例如,每种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国际象棋规定卒每次只能走一个格,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车只能走直线,相只能走斜线,等等。这些规则都与客观现实不同,但要玩游戏就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否则就不好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

形式逻辑是理性思维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简单有用但不客观真实的规则,就像国际象棋的规则一样。对任何客观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形式逻辑的规则,包括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等都是人造的逻辑构造。客观世界里不存在这样的逻辑构造,人类建构这样的逻辑构造的目的是为了让思维简单化。简单化的目的是让语句之间不包含矛盾,便于思维处理、运算和预测。

例如,我想知道潮白河今年是否有洪涝灾害。我先调查潮白河往年泛滥的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但这条河是具体的复杂的,每年都在变。包括河堤的高度和强度,河底淤泥的数量,水生植物的数量等很多情况都在变化。甚至每天都在变化,你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样的话我使用过去十年的水文资料就无法预测这条河今年的情况,那怎么办?必须简化抽象,假设各种条件都不变,也就是规定过去十年的潮白河等于今天的潮白河。在这个前提下,预测今年汛期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得到一个初步结论。然后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再根据河堤高度和强度,河底淤泥数量,水生植物数量等具体情况一步一步地深入研究。这些深入研究应该能得出更准确真实的结论,但往往因为情况太复杂很难有结果。这时那个初步结论就显得很有用很有价值了。

在简化抽象的时候我使用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我认为今年的潮白河与往年的潮白河是同一条河。这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是简单有用但不客观真实的。这个假设的作用是把一个真实具体的事物简化为一个抽象的逻辑构造。我研究的是一条被简单化的河流,我在对这个逻辑构造进行逻辑处理,这种逻辑处理是主观世界内部的一种思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