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异己性(客观性)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10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很多事情是我们不想看到,不愿听到的,但我们无法改变这些经验的异己性,这种异己性就是经验的客观性。

定义:经验的异己性(客观性)是指经验与预测或愿望不同。

经验、预测和愿望都是意识,经验的异己性也是意识,客观性就是异己性,所以客观性本身完全是意识世界内部的事情,与物自体没有直接联系。异己性的来源是客观世界,但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导致了异己性是不可知的。

马克思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的观点。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思是必须用直接经验检验真理。所谓实践不是实践中的物质条件、意识活动和观念,而是实践中的直接经验。实践的过程是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检验真理的实践不是他人的实践,必须是主体的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异己性的唯一来源。观念和真理的客观性都来自于经验的客观性。如果观念是自己想出来的,那么观念的客观性来自观念向经验的让步。如果观念来自他人,那么他人的观念对我来说是一种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主要作用就是确立经验的地位优于理论,直接经验优于间接经验。不能只用直接经验以外的东西检验真理,包括用理论和间接经验来检验真理,因为这些东西要么是意识创作的东西,要么是经过意识处理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本质上是经验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定理:经验是认识的异己性的唯一来源。

经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相互作用就是主观对客观的改造,改造之后的产物失去了部分客观性,得到了部分主观性。所以经验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然经验有主观性,为什么还用经验来检验真理,而不用客观事物本身来检验真理呢?因为客观事物本身不能被我们所用,直接经验是我们所能用的最客观的事物

由下表可知,现象、具体事物、理念和客观规律都不属于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中只有经验、观念、理论和模型等。笛卡尔告诉我们检验真理必须用主观世界中的东西,即只能用经验、观念和理论等意识。其中直接经验是最客观的。理念和客观规律被认为是客观世界中的东西,其实不是。

7.1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