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实事求是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6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但“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不是科学语言,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认为“实事”是指客观实际,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实事”是指客观世界本身,那么没有人能做到实事求是,因为没有人能100%地确认哪一个叙述是客观世界本身。如果某人能确认某一个叙述是客观世界本身,那么马克思“怀疑一切”的信条就是错误的。“实事”一定是指主体的直接经验。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含义应该是指根据直接经验与假说的逻辑统一性鉴别真理,而不是根据理论中的观念与假说的逻辑统一性鉴别真理,直接经验的可靠性高于观念。

实事求是定理:任何直接经验都具有客观性,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任何观念都可能缺少客观性,都需要受到直接经验的不断检验。

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含义是在各种直接经验中根据比较可信的直接经验确定观念,即要在直接经验中进行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根据理论进行选择,应该根据直接经验的数量及其简单的逻辑关系(注意不是复杂的逻辑关系,复杂的逻辑关系属于理论)。

实事求是定理的推论1对直接经验的主观处理越少的观念越可信。

一个人说某事为真,另一个人说某事为假,这时你不能马上作出判断,而应该通过实践得到更多直接经验。然后看一看支持谁的直接经验多,由此作出判断。

实事求是的第三个意思是认为,在检验真理的时候尽可能用直接经验,少用间接经验。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实践出真知,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虽然实事求是有多个含义,但这些含义当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把直接经验作为判断的依据,都不把理论作为判断的依据。认为直接经验的可靠性高于理论是实事求是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经验只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实事求是虽然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但它明显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原则相矛盾。也就是说,不能在任何时候都把经验抬到理论之上,有时候经验的可靠性不如理论。

  马克思没有解决这对矛盾,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应该说,经验和理论各有所长,很多情况下直接经验的可靠性的确高于理论,同时也有很多情况下理论的可靠性高于经验。那么在经验和本质之间,实践和理论之间应该如果选择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真理的标准问题。真理的最终标准既不是经验和实践,也不是本质和理论,而是实用性、预见性、简单性和逻辑统一性,真理实用性的价值标准是人的利益和广义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