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简单化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102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认识的简单化定理

简单化是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简单的认识容易指导实践。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人使用复杂理论也可以达到目的,但容易出错。奥卡姆提出:“凡能以较少手段取得的,就无需较多手段”,“如无必要,不应增加实在东西的数目”。这个命题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用科学语言表述应写作:

定理:简单性是真理的标准。

奥卡姆剃刀曾经判定宗教不科学。在有些事情上宗教比科学解释得圆满,但宗教解释中很多取决于神的意志,神的意志是复杂多变的。所以用宗教理论进行预测会经常出错,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也不利于社会进步。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剃除宗教的真实原因。

真理的标准是对人有利,而在简单理论和复杂理论之间,简单理论有利于预测。前提是,两个理论都能解释和预测相同的现象,如果简单理论的解释和预测功能不如复杂理论,就要选择复杂理论了。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讲易经时说:“中国人常说:事不过三,一卦只有三爻。而外国人认为越多越好。”系统动力学的一些模型在研制过程中设置了很多变量,最后做得那么复杂,谁也不理解,于是遭人冷落。其实,复杂没有错,但是复杂不是最终的目的,复杂之后还要简单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应该有针对性地一点一点地分析,一个变量一个变量地作对比分析。一味地复杂不仅违背中国人的原则,也违背西方人的原则。

复杂是客观的要求,简单是主观的要求。西方人信仰唯心主义,但一到具体问题上经常把唯心主义抛到九霄云外。

2 认识简单化的方法是寻找共性

于丹说:“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那么如何获得简单的认识呢?最主要的方法是寻找共性。共性包括相同的属性和相同的关系。相同的关系就是规律,包括不同的个别事物之间的相同的关系,和不同时间段的相同关系。

定义:规律(真理、必然联系)就是稳定的联想关系。

稳定的意思就是不变、相同,稳定比变化简单。相同的属性和相同的关系都来自对比和抽象。认识的客观化(理性化)是使认识变得简单和稳定的过程。结构主义系统论的核心是把结构当作产生各种功能的原因,因为结构比功能稳定,容易认识。

相同的、稳定的关系意味着在任何相同条件下都必然出现相同的现象,所以稳定的关系一定具有预见性。如果某种理论自相矛盾,那么它就必须改变,只有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才可能是稳定的

可以把认识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化和复杂化。读书要从厚读到薄,然后再从薄读到厚。简单化的过程主要是归纳和抽象,建立概念和定理。然后进行演绎,使概念和定理与具体经验结合,与实践和行为目标结合,建立具体的理论,这是复杂化过程。

还原是寻找共性和归类的过程,所以还原也是简单化。通过认识结构把握功能是一种还原。政治上的程序正义的原则属于通过结构把握功能。因为程序是简单的,便于认识的,无论法院审判还是民主制度都是程序正义。

3 认识的简单化是有序化

进化就是复杂化,但真理需要简单化,这不是矛盾了吗?其实并不矛盾。人的头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客观世界无限复杂,如果人的认识不能简单化,就不能提高认识能力。所以人的认识的简单化是提高认识能力的手段。有序度提高的判定标准是出现新的功能(包括旧功能的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新的功能,是认识的有序化。认识的简单化可以提高认识能力,所以认识简单化是一种有序化

有序化是复杂化的条件。人的认识在数百万年中一直在复杂化,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的认识已经复杂得无可比拟了。所以人的认识的进化是复杂化,而不是简单化。真理的简单化标准是一个判定有序的标准,不是进化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