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定理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834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2章

1.所有符号的含义都来自于联想。(2.5)

 

第3章

1.联想加辩证对应是意识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主要来源。(3.1.2)

2.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3.1.5)

3.所有的知识都是抽象的。(3.1.5)

4.抽象的认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3.1.5)

5.简单性是真理的标准。(3.2.1)

6.试探性学说的来源是联想和设想。(3.5.3)

 

第4章

1.实证的基础是每个人的具体的经验,不是抽象的、共同的经验。(4.1.1)

2.经验是认识的异己性的唯一来源。(4.1.3)

3.基本认识过程模型定理:经验、观念和决策等意识既是内、外界刺激的函数,也是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意识的函数。可表示为:

C=f(A,B)

其中,C是经验、观念和决策等意识,A是内、外界刺激,B是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意识。(4.2.1)

4.实事求是定理:任何直接经验都具有客观性,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任何观念都可能缺少客观性,都需要受到直接经验的不断检验。4.3.4)

5.实事求是定理的推论1:对直接经验的主观处理越少的观念越可信。(4.3.4)

6.实事求是定理的推论2:任何对直接经验的陈述都不能被完全推翻。(4.3.5)

 

第5章

1.主观事物可以比客观事物稳定。(5.1.1)

2.在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5.1.1)

3.寻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就是创造或寻找一些特定的经验、概念、关系或逻辑结构,以便把不稳定的认识变成稳定的认识。5.1.2)

4.我们所说、所想的所有的关系都是主观臆造的试探性学说。(5.2.2)

5.不可知定理:认识与客观世界是否相同无法完全证实。(5.2.4)

6.没有永恒的真理。(5.2.4)

7.不完全归纳是所有科学理论的基础。(5.3.1)

8.任何主观判断都具有偶然性,任何客观事物都不具有偶然性。(5.4.2)

 

第6章

1.个人主义、人本主义和进化主义的价值观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6.2.1)

2.任何真理都一定是个人主义真理。6.2.1)

3.实践论定理:改造世界是建立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6.3.1)

推论1:建立一切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决策质量。(6.3.1)

推论2:建立理论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预测质量。(6.3.1)

4.真理的判定定理1:预见性好的认识是真理。6.3.2)

5.真理的判定定理2:稳定的认识是真理。(6.4)

6.真理的判定定理3:逻辑统一的认识是真理。(6.5)

7.真理检验的三部曲定理:检验真理的主体是每一个单独的个人,实用性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检验真理的过程分三个阶段:1. 验证假说的逻辑统一性和简单性;2. 验证假说的稳定性;3. 验证假说的预见性。(6.6)

8.人不可能识破所有骗局。(6.7)


第1篇第5章辩证逻辑

1.辩证逻辑转换成形式逻辑有利于实践。(5.2)

2.所有不能转化为形式逻辑的矛盾都源于物质与意识的矛盾。5.4)

3.不能转化为形式逻辑的矛盾有可能实现具体的统一。(5.5)

4.抽象带来的矛盾往往不影响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对客观问题的解决。(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