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客体的价值:客体能给主体带来的收益值。(1.2.1)
2.人的价值观:按照客体的价值对客体进行分类所形成的抽象认识。(1.2.2)
3.道德:用善与恶的标准对人所作的抽象评价和规范。(1.2.2)
4.伦理:人际关系的社会价值观和规范。(1.2.2)
5.异化物:要求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的工具。(1.3.2)
6.异化:工具对人的侵害。(1.3.2)
7.先验的观念:没有用自己的经验检验,主体就完全接受的观念。(1.4.1)
8.后验的观念:主体用自己的经验检验之后确认的观念。(1.4.1)
第2章
1.需要:对主体最佳状态的偏离,或者是对这种偏离的认识。(2.1.3)
2.利益:人或生物的需要的满足。(2.1.3)
3.感性行为:以增加主体快乐、减少痛苦为控制目标的行为。(2.2.3)
4.幸福:得到利益时的满足感。(2.2.3)
5.理性行为:依据主体利益的理性标准进行预测所判定的对主体有利的行为。(2.2.4)
6.内化物:如果主体把某个他人或他物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人或物就是主体的内化物。(2.3)
第3章
1.自我否定:人依据利益的理性标准决策,违反利益的感性标准和客观标准。(3.2.1)
2.美:人在观察时产生的愉悦感受。(3.3.3)
第4章
1.公平:每个人有相同的责权利。(4.2.2)
第5章
1.善(主观定义):他人的行为或意识对主体有利的属性。(5.1.3)
2.恶(主观定义):他人的行为或意识对主体有害的属性。(5.1.3)
3.善(客观定义):人的行为或意识对他人有利的属性。(5.1.3)
4.恶(客观定义):人的行为或意识对他人有害的属性。(5.1.3)
第7章
1.正义:他人行为和社会关系能够被主体接受的属性。(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