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的寿命都很短,但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代代相传。人类文明也是会死亡的,几千年风风雨雨,几世几劫,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文明成果我们都见不到了,我们只能以古代文化基因为根据去想象古代文明。只有文化基因可以代代相传,不断积累。
为什么文化基因可以代代相传,而文明不能代代相传呢?因为文化基因是容易复制的各种符号,文明大部分都是不容易复制的物质和系统。例如,长城、阿房宫都很难复制,一旦损毁就不复存在了。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古罗马军队焚毁亚历山大城。这两个事件在当时不算什么,很少有人关心,但历史学家却认为它们是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为什么?
书店里的书都是文化基因,到书店买一本《论语》只需要几十块钱。而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价值连城,那么文化基因和文物哪个更有价值呢?我们可以作一个交换,我给你一件珍贵的文物,比如说价值5000万以上的瓷器,条件是把你儿子所有的课本交给我,包括现有的和以后要买的所有课本。也就是说,得到这件文物的代价是让你的儿子变成文盲,你愿意吗?
如果像烧掉圆明园一样毁掉世界所有的文物,这当然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损失,不过人类的文明还将继续。但是如果人类没有雕版、活字和现代印刷术以及录音、录像等各种复制文化基因的手段,人类就会倒退1000多年;如果人类也不抄写书籍,就会倒退两、三千年。在文物当中,古墓中的文字是最珍贵的。
如果在一场核战争之后,只有你和少数几个人幸存下来,别人都死了,所有的书籍、音像资料也都毁了。现在你要种粮食,你能用什么工具?你会炼铁吗?会炼铜吗?知道到哪去找矿吗?你恐怕只能使用木棍和石头,你说倒退了多少年?
文物贵重,因为稀少,物以稀为贵,文物一复制就成赝品,不值钱了。文化基因便宜,因为数量多,大量复制,随手可得。但文化基因的价值就在于复制,传承文明的正是这些大量复制的文化基因。我们今天的文明是以古代的文化基因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古代文明为基础,更不是以文物为基础的。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观念,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相信不创新就死亡的道理。但创新很难,而且风险很大,大部分创新都注定会失败。学习比创新容易,人们可以把他人或其他企业的成熟的创新学过来,为自己牟利。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时尚。不仅应该创建学习型企业,还应该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要学习就离不开书本等文化基因。学习就是复制,生命的本质是自复制,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的关键原因也是复制。没有复制,创新的成果就会失传,创新再多也不会积累,不会发展到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