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世界观战胜退化的世界观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2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07 | 9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了正反馈,世界就可以不再走向衰退。各种结构复杂的物质就会逐渐产生,在这些复杂物质中比较稳定的即能适应环境的个体的数量很快就会急剧增长。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一定会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简洁而通俗地表述为:万物皆走向衰退,水往低处流。克拉默分析说,这暗示着所有生命系统终将崩溃,而所有高度有序的结构也终将土崩瓦解,腐烂分化。能量低的系统位于势谷中,就像河流总是沿着地势中最低处,即河床流动。这样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不表现出任何变化的趋势,如果我们把它们移开,它们会再次回到最低处回复平衡。而生命像是在登山,一旦到达山顶,这位徒步旅行者就要沿着一条狭窄、危险的山脊前行,如果他不小心或筋疲力尽,就可能绊倒,落入深渊,粉身碎骨。而实际上几十亿年中生命总能泰然自若地在山脊上稳定前进,始终远离平衡态,这又如何解释呢?(弗里德里希·克拉默.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M].柯志阳,吴彤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21-30.)克拉默想到了耗散结构理论,但他并没有说清楚用耗散结构理论如何解释生命的特技表演。

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种生物的死亡率都是很高的,人类在各种灾难面前也显得那么脆弱,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生命跌入这个平衡的深渊。但生物的自复制功能使新的个体不断产生。由于生物的数量有可能呈指数增长,生物可以大量存在,即使条件再恶劣,也总有一定数量的生物存活,所以生物的特定结构便能持续存在,即非平衡态的结构能持续存在。因此,生物结构能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数量的指数增长,指数增长使生物这种结构的物质产生的速度大于等于其结构被破坏的速度。而产生指数增长的原因是自复制,即生命能抵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法宝是自复制。自复制是一种正反馈,有了正反馈,进化的世界观才能成立,才能战胜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导的退化的世界观

因此我们总能看到山脊上有生命的身影。如果你把山脊上的生命当作一个前赴后继的战斗群体,而且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群体,你就能理解这种惊险表演为什么能好戏不断了。如果你把山脊上的生命只当成一个个体,那你就肯定无法理解它的离奇本领了

   现有的自组织理论都把非平衡、涨落和开放性当成自组织的关键,这是完全错误的。非平衡、涨落和开放性都不是自组织的关键。没有自复制,生物就不会保持非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