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价值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3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08 | 565 次浏览 | 分享到:

狭义的学习是文化繁殖,生物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学习是人类进化的必要条件。创新就是进化,而知识是过去的创新,是别人的创新,学习过去的创新比自己从头开始创新容易。

对于知识的价值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每个人的前途、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与他的知识密切相关。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存在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20世纪80年代南方有句话,叫“工程师不如萝卜丝”,工程师工资很低,还不如卖萝卜丝饼的小贩。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所以经商很容易赚大钱,于是全民经商,十亿人民九亿倒,知识贬值。但知识的价值早晚会显示出来,所以后来脑体倒挂的现象少多了。

  在古代也是一样,很多东西都曾经比知识值钱,如武力、权力、地位等,但知识的价值总能与它们分庭抗礼,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它们。所以,中国古代多数朝代都重视知识,尊重人才,一直实行“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造就了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读书就能得到权力,在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社会还有什么比权力更重要呢?这与西方人的观念有明显的区别,西方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人的这种观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今天西方人也开始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社会。学习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增进个人利益的最重要的方法。

犹太人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诺贝尔奖的得主中,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犹太人虽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分散于世界各地,但他们却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这样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国外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一次调查表明,在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定理:学习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增进个人利益的最重要的方法。

劳动人民有伟大的智慧,但是离开了书本,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很难遗传,很难累积,很多智慧都失传了。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了掉,掉了掰,最后手里只剩下一个。知识分子能够继承劳动人民的智慧,因而能创造更大的智慧。例如,《诗经》当中有很多诗来自民间采风,《本草纲目》中很多药方来自民间偏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虽然有歧视劳动人民的意味,应该批判,但它也清楚地表明了书本和文字的重要性。没有文字就没有人类文明,不识字就不能做一个现代人。在我们周围,聪明人很多,他们的机智、敏锐经常让人赞叹不已。但是这些聪明人当中有很多人没有知识,既不能干大事,也不能挣大钱,只能在市井中耍耍小聪明而已。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出现重复的成果。创新对科学研究当然很重要,但首先必须充分搜集资料,搜集资料就是基因转录。资料搜集得不够,就很容易踩在别人的脚印上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大部分物种都灭绝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生物只是一小部分。同样,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人类智慧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智慧都失传了。把智慧转化为文字是很困难的,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少有人有条件、有能力从事这项工作,形成的文字又被大量损毁。只是到了近代,对知识的采集、整理、保存和传承才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重视,所以近现代社会才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玄奘等人为了求取知识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克服千难万险。人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重要性,于是这样一个求取知识的行为被赋予神话色彩,变成一个无比神圣的,有众多神仙支持的伟大事业。得到知识就被称为是得到了正果,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比长生不老还重要的人生目标

与宗教和艺术等内容相比,科学技术是文化基因当中最有序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文化变异、理性进化的结果,也是理性继续进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