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虚无之学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5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18 | 1489 次浏览 | 分享到:

1.既要常有又要常无

中国古人相信龙脉是华夏之根,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那么龙脉在哪呢?其实,龙脉根本不存在。古人看绵延的山脉像龙,就说那是龙脉,黄河、长江也可以说是龙脉,只要是形状蜿蜒绵长的东西都可以说是龙脉。现代城市里高楼林立,根本不可能有龙脉,而贫困山区则到处可以看到龙脉。看来龙脉与现代文明无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把龙脉赶跑了。

古代风水学对龙脉有一套理论,从中国的山脉走向上看,昆仑山是其他山脉的起点,所以秦始皇把这里当成龙脉。但其他帝王并不买账,而是首先在自己崛起的地方寻找龙脉。例如,清朝就在东北找龙脉,对中原的龙脉嗤之以鼻。那么龙脉到底在哪呢?其实龙脉只能存在于人的心里,是人杜撰出来的概念而已。

歌曲《江河万古流》中唱道: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另一首歌曲《大地的爱》,唱道:我们走遍五湖四海,去找大地的爱。找那心的根,找那心的源,找出生命所在。原来心中那大地的爱,是我心底真爱。我要这份爱去发光发热,创出个新的年代。让心抱着大地,发出新光彩,让美好带来欢笑,在大地绽开。

传统哲学追求真善美,而辩证二元主义认为,真不是第一位的,善才是第一位的,准确地说,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我们不希望受骗,总想识别真假。传统哲学认为只有真的东西才是好的,本原一定是真实的东西。但有很多时候假的东西可能对人有益。真和假都可以是本原,假的东西往往更重要。

当然不是所有假的世界观都是好的。宗教也是假的世界观,但宗教不能自圆其说,不是理性的世界观。哲学是理性的世界观,力求自圆其说。而且哲学允许争论,能够证伪,能够在争论中不断地完善。老子和柏拉图等人把抽象的道和理捧到高于一切的位置,反本质主义把它们打人地狱。辩证二元主义把它们摆在了正确的位置上。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其实就是抽象的概念、共性和规律,因为抽象,所以是无,即把具体的内容抽象掉了。最抽象的概念就是本原。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些人是这样断句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但老子在上文中一直在讨论有和无,而没有讨论有欲和无欲。所以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经常谈论世界的无,目的是以此来观察无的妙处,经常谈论有,目的是用以观察有的规律及目的。

下面我们把老子这两句话借用过来,用有表示客观世界,用无表示主观世界。辩证二元主义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当成两个本原的对立统一,这就叫常有与常无。常有就是要针对所有问题都要从客观视角看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实事求是。这是有的绝妙用途。常无就是针对所有问题都要从主观视角看问题,我们才能找到共性和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达到人的目的。

在《张载集·近思录拾遗》中,张载反对老子的“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和佛学的“缘起性空”、“色即是空”的思想,提出了“太虚即气”或“虚空即气”的命题。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虚不是绝对的虚空,气散则为太虚。他反对佛教那种“以山河大地为见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谬论。

张载的思想有对有错。他反对无中生有,这符合物质不灭的思想,他说的气就是原子或基本粒子等质料,他看到了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很多无法观察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真正的无,这是对的。但是物质的结构是从无到有的,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结构。另一方面,道理是虚的,是抽象的,道理虽然存在,但与物质不同。否定道理的抽象存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二程清醒地指出:“子厚以清虚一大名天道,是以器言,非形而上者。”

张载也讲天理,但他没有说明天理是气还是与气不同的另一种存在。张载认为,气是包含阴阳对立两端的统一体,因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作用,故使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从而生成宇宙。那阴阳是什么,阴阳肯定不是气,只能是道理,道理只能是虚的抽象的逻辑构造。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老子所说的道应该是指客观规律。世界上的客观事物都不是从虚无中产生的,只能是从一种存在方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方式,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客观世界从来都是从有到有,不是从无到有。世界万物的转化遵从一定的客观规律,遵从道,但万物不是从道中产生的。因此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老子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子的说法是有价值的。如果老子所说的道不是指客观规律,而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意识,是主观世界的理论,那么在主观世界里可以说道生万物。当然这里说的万物也是主观世界里的万物,不是客观真实的万物。人的认识过程可以从无到有,即从抽象的概念经过演绎推理得到具体的结论。或者说客观世界2的产生过程是从无到有。就像几何学,从几个公理推导出整个几何理论一样,可以从道推导出万物。它们虽然不真实,但有价值。

2.虚则知实之情

《韩非子·子道》中说: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理论是抽象的,所以是虚的,只有用抽象的方法才能抓住具体真实事物的本质。所以说虚则知实之情,不虚就不知道实,不虚就看不懂实。看不懂实就不会运用实,不能形成正确的实践。只有用虚去解释实,才能了解实的本质和价值。离开了虚以后,实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了。所有有价值的抽象事物都是主观世界当中的事物,只有处于主观世界之中的客观世界才有价值和意义,在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世界很少意义和价值。

坐标系是静止的,有了坐标系才能对运动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进行测量。所以说静则知动者正。所有的物质都在运动,多个运动的物体可能经过同一个位置,可能具有同一种速度,所以位置和坐标系是运动的共性,是对运动的抽象,是一种虚的东西。实际的运动物质是实。动与静的关系是虚实理论的一种应用。坐标系是人为设置的假的东西,客观世界当中没有坐标系。坐标系是意识,不是物质。

16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观测到的天文资料既系统又精确,可以说几乎包罗了望远镜发明之前肉眼所能观测到的全部天象。然而第谷死抱着“地心说”不放,终其一生未有大的建树。而他的弟子开普勒完全依据第谷的资料,极其精确地计算出太阳系六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创立了划时代的“开普勒三大定律”。第谷的终生遗憾,其实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先行的证伪思路;同样的观察资料之所以引发了开普勒的科学变革,其实也就是得益于哥白尼对地心说的一点儿质疑。换言之,在第谷的眼里,一切“事实”都不过是托勒密逻辑的继续;而在开普勒眼里,哥白尼的逻辑缔造了全新的“事实”。当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轨道并非是正圆形的时候,他注意到古希腊时代的阿波罗尼早就完成了圆锥曲线中椭圆性质的研究。这个典型事件让当代大哲怀特海不由得大叫:“物质未曾来到,精神已先出现。”就连爱因斯坦也为此感叹道:“知识不能单从实践经验中得出。”(王东岳,2015142143

哲学的特点是假大空,所以中国古人把哲学称为玄学。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需要哲学提供支撑的原因正是因为哲学具有这种假大空的特点。例如,西塞罗认为法律科学需要哲学提供支撑。他在《法律篇》中说:“法律科学不应如同现在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从司法官颁布的法令中推演出来,或如同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从十二铜表法中推演出来,而是从哲学的最深层秘密中推演出来的。”他所说的“哲学的最深层秘密”就是指哲学的道理。

所谓虚无一般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客观、不真实的存在,是主观世界当中的内容。这些不客观真实的东西不仅存在,而且往往是有价值的,有些是价值极大的东西。尤其宗教、艺术和科学当中很多东西不客观真实,但价值极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虚无的东西不是本原,这等于否定和抛弃了人类文明。

真实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价值大小才是最重要的。价值大小的区别就是好与坏的区别。如果只关注真实与否的问题,就叫误入歧途,属于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真实的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多数情况下真实的东西有很大价值。如果真实的东西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那么它们就不重要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关心它们。

例如,地球上的食物、水源、空气很重要,但地球只是宇宙的一个角落,地球外面的物质才是宇宙的主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但我们很少去关心地球外面的东西。甚至很多人连自己居住的城市外面或村庄外面的事情都很少关心,那些客观真实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再如,世界上有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但组成生物的元素很少。所以我们平常只关心碳、氢、氧、氮等元素,多数元素我们从来不关心,甚至从来不知道它们叫什么,虽然它们是真实客观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当成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有对有错。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于是有可能克服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进步的。但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客观世界不存在,这种说法十分荒唐,这样就把自己的进步意义给掩盖了。

只有辩证二元主义真正能够阐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从这个原理出发才能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真正价值和弊端。

哲学提供虚假的世界观,宗教和艺术也提供虚假的世界观,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用它们指导实践时表现出的价值不同。用理性的哲学指导实践有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利益,用宗教和艺术指导实践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例如,教主说点火自焚后就可以进入极乐世界;武侠小说描写侠客能飞身跃下悬崖而毫发无损;哲学家告诉你应该怀疑一切,用实践去检验真理;教主告诉你怀疑神的任何一句话都是罪恶。所以哲学、艺术、宗教都讲无之学,但价值完全不同。

其他很多价值不太大的东西往往也是不可忽略的,如谎言、幻想和谬误。谎言,我们必须认真辨别,幻想往往可以带来科学灵感,谬误与真理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所以谎言、幻想和谬误这些东西虽然不客观、不真实,最终是需要抛弃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必须重视,不能因为它们不客观真实就不予理会。

形而上的规律和共性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对立的形而下的具体事物的特点见下表。

1.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比

 

3.理想的事物和自然神论

理想的妻子或丈夫不存在,理想的国家和社会不存在,世外桃源和乌托邦不存在。韦小宝和七个妻子生活在岛上,一开始觉得来到了世外桃源,时间一长就觉得烦闷了。中国古人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神仙经常下凡,迷恋人间生活。世外桃源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每个人都可以设想很多理想的事物。

这些理想的事物都是抽象的事物,都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但我们经常把抽象的东西当成客观真实存在的东西。例如:概念、规律、精神,信用,灵魂,传统、气魄,缘分,命运,人品,气质,风度,风格、性格,洞察力,教养,才能,学识,境界,品位等。精神包括: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

雷公电婆是不存在的,本体、大庆精神等也是不存在的,是像雷公电婆一样的人造物。但这些不存在的事物可能有价值。说中国人勤劳智慧,但有不少中国人懒惰愚蠢。“中国人”是一个人造的、抽象的概念。日本人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恨日本人是恨谁,每一个日本人都坏吗?你恨山口百惠吗?

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是活的东西,地球一直让自己变得更宜居。如果地球真有这么大本事,那么我们制造些污染也没什么关系了。其他行星是不是活的呢?为什么它们不想让人类居住呢?

自然神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培根、斯宾诺莎、爱因斯坦等人都相信自然神论。何新认为,自然神论哲学可以代表现今的多数现代自然科学家的宗教观点。(何新,201928自然神论者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体,为精神活动所渗透,自然界的一切过程都应该用精神的内在活力来解释。德国的理性主义把自然界视为宇宙通过矛盾斗争所发生的必然过程,人性是整个宇宙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和缩影。其实这种自然神的精神活动完全是人的想象。何新认为自然神论与广义进化论相同。唯一能解释由简单变成复杂运动的只有生命体,即理性——逻辑的运动。宇宙万物是统一的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体。可以把宇宙生命体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包括无限维空间、全资讯控制的智慧体。宇宙所含有的一切规律、定理不生不灭,资讯被记忆保存在超物质的“超子”中。(何新,2019293536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现代迷信。何新甚至明确说魔性胜乎人性,魔性最终会战胜人类理性。(何新,201938真正的广义进化论用规律解释宇宙的历史,而不是以生命体的精神活动解释历史。虽然规律也可以说是精神,但规律是简单、稳定、可以预测的精神,神的精神是复杂、易变、不可预测的精神,它们之间有本体论的差别。自然界的发展只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可能做出随意的选择。人是最复杂有序的高级系统,宇宙中除了人以外的物质都是相对简单无序的低级系统。

卓别林手持两只皮鞋在桌上跳舞,我们会感觉有一个人穿着这两只舞鞋跳舞。仔细看明明没有人,只有两只鞋,但我们的感觉就是有一个跳舞的演员存在。客观唯心主义者所说的道理和本原等抽象本质都是这样的舞蹈演员。这个舞蹈演员是怎样产生的呢?是我们看到卓别林手中的两只鞋的运动,然后,我们的头脑中创造出了一个舞蹈演员。同理,道理和本原等抽象的东西也是我们头脑中创造出来的。

卓别林手中的鞋为什么会运动?不是因为有一个舞蹈演员穿着这两只鞋跳舞。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是不是受道理和本原等抽象本质支配的,我们不需要讨论,应该保持沉默。客观道理存而不可论。只要把我们头脑中创造出来的道理当成原因就可以了。

说客观的本原、本体和客观规律等道理不存在,很多人无法接受。即使存在的话,也不可知。我们可以描述道理,但我们所描述的一定与真实的道理不同。所以我们所描述的道理是人造的,假的,是主观世界中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