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实践、决策和价值标准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4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17 | 1582 次浏览 | 分享到:

1节 实践决策和价值标准

1.什么叫实践

人类的实践是在人类主体决策支配下人的各种器官的运动。人的实践包括行动、说话、观察和思想。行动包括生产、生活、打仗、写作、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等。说话包括日常交谈、学术讨论、下达政治、经济、军事等的管理指令等。观察是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直接经验,思想是大脑的运动。认识是观察和思想,认识是实践的一部分。有些时候不作为也是一种实践,人往往通过选择不作为达到目的。只要人的行为是受主体决策支配的,那么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属于实践。

实践的目的是控制世界,控制世界包括主动改变世界和阻止世界的某些改变。在不受主体影响的情况下,世界会按自身的规律运动。有时人需要改变世界,有时人需要世界保持原有的状态。

实践是人类控制世界以便增进人的利益的唯一方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最终动力。所以人需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自己斗。实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家庭、实业等所有领域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内容。

2.人的长期利益依靠正确的决策

实践如果成功了,能给人带来利益,所以我们都希望实践能有好的效果。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只有两个:决策和实践的客观条件。人的行为受决策支配,小到日常琐事,大到国家的立法施政都需要决策。

实践的客观条件包括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其他所有的客观存在。实践的主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实践的客体和环境条件也是客观存在。客观条件对实践的结果影响很大,实践的成功或失败并不一定表明理论和决策是正确或错误的,很多时候是环境条件决定的。中国刚开始建高铁的时候就出了追尾事故,郎咸平马上说中国不应该建高铁。但20年后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美国一厘米的高铁也没有。1990年代初苏东巨变,似乎社会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终结了。但30年后中国赶超美国,社会主义有可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实践的成功有可能不是决策正确导致的,有可能是歪打正着,也就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但我们不能长期依赖歪打正着,我们的长期利益必须依靠正确的决策。虽然正确的决策有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甚至会走弯路,但要获得长远利益就必须长期坚持正确的道路。人与恐龙面对相同的实践客体和环境条件的时候,人能改天换地,而恐龙就不能。因为人能长期不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人能创造高级文明的原因不在客观世界,而在主观世界。《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第2章2.2.1节提出一个定理:每个人的利益变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取决于人的决策。

马克思把实践当成哲学的核心概念,一切从实践出发,认为一切理论都应该为实践服务,这种观点有问题。应该改为一切理论都应该为决策服务。

3.创造价值是最终目的

3.1什么是价值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评价某事物与人的利益和世界进化的关系的标准。也就是好坏的标准,或者是否有用的标准。不仅商品有价值,所有的事物都有价值,包括事业、爱情、人生和世界等。

2016年5月中国地产大佬冯仑在《金星时间》里说:“价值观就是是非观。”这样说不准确。价值有时与是非有关,有时与是非无关。例如,某种商品在北京卖5元,在上海卖10元。钱是价值符号。同一种商品价值不同,这往往是由供需矛盾决定的,与是非无关。

定义:价值是评价某事物与人的利益和世界进化的关系的标准。

满足人的需要和推动世界进化就意味着创造价值,我们平常说的“有用”或有实用性,就是指价值大。实用主义就是把创造价值当成实践的最终标准。《太极进化主义》第六篇第3章3.1.1节提出了一个人生目的定理:生存、繁殖、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推动社会进化是人生活的目的。

所谓事物的意义一般是指各种事物与人的价值关系。虚假的东西可以比真实的事物更有价值。真花和假花放在面前,我不一定非要选择真花,我喜欢假花就可以选择假花。所谓喜欢假花的意思是说我认为假花的价值更大,也就是假花有用。

人的情感和利益决定价值,所以情感和利益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很多人把追求真理当成追求客观真实,排斥情感和利益。如果过于排斥情感和利益,就等于排斥价值标准,从而背离了认识和实践的最终目的。

价值观就是所有价值判断的总和,尤其指那些重要的价值判断。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和世界观当中都有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观并不只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只在道德伦理等方面需要价值观,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价值观。

3.2认识和实践的最终目的

我们研究世界的时候,先要搞清楚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但这还不够。还要判断哪些东西价值大,哪些价值小,价值大小搞清楚之后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如果只知道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不知道价值大小,那还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所有的决策都以价值判断为原则。例如,同样数量的投资在北京可以赚一千万,在深圳可以赚两千万,那当然要在深圳投资。我们说某个问题很重要,就是说这个问题的价值很大。研究自然科学一定要先研究重要的问题,抓住关键,不能让琐碎的事情过多地浪费时间和资源。

生存、繁殖、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推动社会进化都是获取价值,所以人生活的目的就是获取价值,人类行为的第一原则必然是获取价值。实践的目的是控制世界,控制世界的目的是让主体获取价值,或者说是让被控制的事物增长价值。创造价值是认识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满足人的需要和推动世界进化是价值的最终标准。

定理:认识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

过去哲学家总认为真理标准最重要,只有少数哲学家关注价值与决策的问题。海德格尔提出过一个深刻的问题:“所有的决定都是依据什么做出来的?”(理查德·沃林,2005:175)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我们所有的决定,所有的生活和所有的实践。但是海德格尔只能提出问题而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由于实践的目的是让主体获取价值,或者说让被控制的事物增长价值,所以决策的最终依据是价值标准,不是真理标准或者其他任何标准。价值标准比真理标准更重要,真理标准是价值标准的推论。你不会花一万元买一个馒头,因为它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对决策进行优化的目的是获取最大价值。企业购买什么资源,国家制定什么样的法律政策都要依据它们的价值。

所谓有用就是让价值增大。一切认识和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价值。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获取的价值不断增大的过程。那么到底要获取多少价值呢?获取价值的过程什么时候到头呢?永远不会到头,人类永远贪得无厌,社会需要不断地进步。

3.3法律的基础是价值标准

实践活动有很多种,法庭审判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法庭审判似乎只依据事实和法律,但事实上最终还要依据价值标准。

东吴大学林东茂教授说:“逻辑有如运动规则,一个运动员必须熟知规则,比赛才能顺利进行。但如果只是熟知规则,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法律的生命在于道理,大道的理路,而不是逻辑。优秀的法律人,不能只懂得规则与逻辑。”他举例说:“某荣民在大陆已有配偶,流离来台,再结一次婚,衍生许多后代。两岸交流后,大陆原配偶向台湾法院请求撤销后婚。法院依照纯粹的逻辑撤销后婚。对于这位荣民,真是晴天霹雳。”

林东茂教授说:“逻辑是一种思考规则,保证思路清楚,保证陈述不至于错乱,但不保证结论的合理。合理与否的判断,需要加入其他要素,例如公平、诚信、宽容等等。于是合理性的根源依然不能脱离价值判断,不能离开人情世故。”(林东茂,2019)

法院判决是一种决策,与其他所有决策一样,这种决策的最终标准是价值标准,法律不是最终标准。没有法律的时候也可以有判决。而且没有法律的时候需要制定法律,制定法律的依据只能是价值标准。有了法律以后,修改和完善法律的依据也不可能只是法律。法学解释方法有很多:文义解释、目的解释、系统解释、合宪解释、主观解释、客观解释,等等。这些解释的原则当中既包含逻辑,也包含价值标准。

4.客观不等于有价值

客观的认识一般都有价值,科学研究追求客观真实,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不一定具有很大价值,有些客观的认识和理论价值很小。例如,地球上的食物、水源、空气很重要,但地球只是宇宙的一个角落,地球外面的物质才是宇宙的主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但我们很少去关心地球外面的东西有关河外星系的那些高深的天文学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毫无价值。甚至很多人连自己居住的城市外面或村庄外面的事情都很少关心,那些客观真实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再如,世界上有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但组成生物的元素很少。所以我们平常只关心少数元素,对于多数元素从来不关心,甚至从来不知道它们叫什么,虽然它们是真实客观的。当然这些价值很小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自然科学提供的形而下的世界观对于实践的价值有限。如果某些理论真实客观但价值不大,那么我们就不一定选择使用这种理论。价值的最终标准不是真善美,很多虚假的东西具有很大价值。如果某种理论虚假但价值很大,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和使用这种理论。所以很多客观的理论会受到冷落。

陈嘉映说:“远为根本的是,科学把心灵留在了画面之外,科学世界观没有为喜怒哀乐美丑善恶留下席位。”“真和善似乎不得不彻底分离。科学越进步,感情、道德、艺术就显得越虚幻。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宇宙。”(陈嘉映,2018:Ⅶ,4)陈嘉映说的对,如果只关注真理标准,忽视价值标准,就很容易把最有价值的东西否定掉了。至少我要能活下去,然后还想得到幸福。如果你这个理论让我去死,那你的理论再客观我也可以不承认。伦理学研究了人的喜怒哀乐和美丑善恶,但远远不够。陈嘉映注意到科学忽视了喜怒哀乐和美丑善恶,但他同时认为哲学没有价值。陈嘉映不懂得必须把人的喜怒哀乐和善恶美丑纳入哲学的价值理论,要把价值标准的地位置于真理标准之上,把哲学的地位置于科学之上。这就是彻底的实用主义。

马克思认为改变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马克思把实践作为整个哲学的核心,这与以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是一种进步。但是如果只把实践当作一种客观的运动变化过程就容易忽视实践中所包含的主观因素。实践以满足人的利益需要为目的,以人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以人对价值的态度、意志和决策为动力,实践的这些主观因素是哲学必须确认的本原。尼采把人的意志当成本原,所以他的哲学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反对理性和所有哲学理论就走极端了。

辩证二元主义认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是本原,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观世界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性是人的本性、利益和需要,意是态度、意志和决策。唯物主义把实践当成真理的最终标准就是把人的性、意和思想产品当成标准,不是把客观实在当成标准。所以真理的实践标准与唯物主义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