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信仰的作用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2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05 | 2653 次浏览 | 分享到:

1.引言

信仰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特殊的信任,一般是对一些特别重要的内容的信任。信仰有很多种,信仰的对象包括人、组织、理论和某些特殊的物质等。对人的信仰包括对祖先、亲人、偶像、伟人、神仙鬼怪等的信仰。对组织的信仰包括对家庭、企业、社团、国家、民族、国际组织等的信仰。对理论的信仰包括对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自由主义、各种哲学理论、各种宗教理论等的信仰。对特殊物质的信仰包括对传家宝、国宝、纪念碑、金钱、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的信仰。

每一种信仰当中都同时有感性和理性的成分。多数影响较大的信仰都包含比较丰富的理性内容,但对于个人来说信仰的感性成分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每个人都需要信仰,哀莫大于心死,信仰是人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之一。信仰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心理安慰,提高承受苦难的能力;

2.提供安全感;

3.建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4.点燃希望,走出迷茫,活的明白;

5.铸就理想,指明奋斗的方向,明确人生的原则;

6.焕发激情,让人迸发惊人的创造力、战斗力或破坏力。

2.苦难的人需要信仰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人得癌症去世,或者遭遇车祸残疾,甚至变成植物人。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很幸福的,我们的前辈没有享受过如此富裕的生活,他们经常与饥饿相伴,在社会动荡和战乱中煎熬。我们生活在中国是很幸运的,全世界新冠疫情蔓延,乌克兰和中东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屠杀平民,二战以后,人的权利好像能得到真正的维护了。但大屠杀还在继续,1965-67年,印度尼西亚镇压共产党,杀害了50多万无辜者,其中有30万华人;1975-79年波尔布特执政期间,造成柬埔寨170多万人死于非命;1994年卢旺达胡图族民兵屠杀图西族和温和派的胡图族人,短短3个多月就有80多万人死亡。与屠杀相伴的还有无数的奸淫和凌辱,无数老弱妇孺的哀嚎和呻吟。

苦难,到处都有苦难。研究哲学的人有没有想过苦难的人如何生活?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只能依靠信仰来自我安慰。中世纪的欧洲百姓认为能否上天堂比衣食还重要。信仰可以给人心理安慰,提供安全感,提高承受苦难的能力。所以全世界现在有几十亿人信仰宗教。

但是宗教信仰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宗教不理性。那么谁能提供最理性的信仰呢?只有哲学和科学。宗教可以用来世幸福安慰苦难之中的人,哲学和科学不相信来世,但可以用理性的方法给人安慰。

人有多种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能让人产生幸福感。例如伦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有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等需要。当人身陷苦难的时候,亲人的陪伴、关怀可以缓解痛苦,自我实现的满足也能让人缓解痛苦。心理学当中有很多理性的方法可以让人缓解痛苦,提高幸福感。

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安全的需要是马斯洛所说的五种需要当中最基本的需要。当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总会提心吊胆,处处小心,没有安全感。对周围的事物越了解就越有安全感,对世界的规律了解越充分越有安全感。哲学让人对整个世界有一个最全面的了解,给人一种最全面的世界观,所以哲学能给人很大的安全感。但是有很多事情科学和哲学无法解释,于是很多人向宗教寻求答案。宗教也给人提供整体的世界观。如果多数事情科学和哲学都能解释,那么信仰宗教的人就少了。

3.增强自信

人在山里走,会被树木和石头等目不暇接的景物挡住视线。一旦登上山顶,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感觉豁然开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人们总希望登上山顶,哲学的境界就是理性的山顶,研究理论的人总想拥有哲学家的眼光。面对具体的事物和理论,总感觉眼界不够宽阔。哲学让人看懂世界,看懂人生。一旦具有了哲学的视野,就会感觉豁然开朗。所以哲学能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定的信念。

选择往往大于努力,不能只拉车不看路。信仰可以让人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世界太复杂,人们很难认识清楚。无知的感觉让人总是担心意外会突然发生,缺乏自信。有人说,无知是最大的恐惧。哲学能让人拥有广阔的视野,这种广阔的视野能极大地增强人的自信心,活的明白。即使有意外也只是我视野之内的小波澜。

信仰对人来说非常重要,任何人都离不开信仰。真正有思想有信仰的人往往内心很强大,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竭尽全力地认真听取,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由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所以他会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立即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检验。

信念的内核是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样认识人生,怎样看待幸福与意义。金观涛说:“哲学的一种功能就是作为人日常理性的表达而存在的。这样以哲学为基础的日常理性可以和科学互相支持,使人类获得一种健全的心灵和谐和智慧之光。这时我们既是深刻统一的,又是丰富的。”(金观涛,2005:19.)

4.预测

从具体物质现象得到的理论抽象程度不足,于是适用范围必然有限,这些理论都来自不完全归纳,无法证明。所以说从下向上的理论发展缺少逻辑基础。相反演绎的理论可以证明,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结论就一定正确。所以从上向下的理论发展有独到的逻辑优势。

虽然很多大前提无法证明,但演绎的结论还是比归纳的结论更容易被人接受,给人带来自信。信仰是演绎的大前提,所以从信仰出发得到的结论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信仰让人点燃希望,走出迷茫。

哲学是最抽象的理论,在哲学当中又有抽象程度不同的理论。有些哲学理论不研究最抽象的东西,只研究一些比较抽象的规律。例如,经济哲学、艺术哲学等理论。这些理论不研究本原之类最抽象的东西,但也属于哲学,也比较抽象。所以这些理论也有演绎的优势,可以作为演绎的大前提使用。在这样的理论当中,有很多不是全称命题,所以无法演绎出确切的结论。但即使这样,这些理论也能增强人的信心,提示前进的方向,所以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信仰对人的安慰作用有时能超过所有物质。因为信仰就是对未来的总体预测,让人活的明白,对美好未来的预期让人看到希望,明确方向。例如基督教的预测是好人能进入天堂,佛教的预测是善有善报。哲学也是对未来的预测,哲学信仰不是欺骗哲学理论“能找到一些概念,一种框架,一种新的理解角度,使人类充满生机和热情,然而又天然地混沌的思想,一下子变得如水晶般的透明!只有整个思想是透明的,它才有预见未来的能力!”(金观涛,2005:序言17.)

苏轼在《定风波》中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哲学能让我们拥有和光同尘,与宇宙同在的心量,帮我们打开人生的尺度。在逆境之时有机会一起见自己,见天地,见人生。看见梦,也看见梦中行走的你。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论苏轼的《赤壁赋》时说: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其实,鱼和酒等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哲学的价值是让我们看到这些具体事物背后的光明空阔。《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同时,我们还可以说:看见虚妄后才见实相。

5.信仰指引方向

信仰使人铸就理想,指明奋斗的方向和原则。例如对公平、正义、善良、博爱、自由的信仰都是人生的原则。总有些东西是崇高和神圣的,值得付出生命,就像布鲁诺为科学献身一样。信仰是一种定力。贾樟柯说:有定无慧则为痴,有慧无定则为狂。

大家都知道黑客的厉害,他们通过网络可以进入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各种机构和个人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随时盗取各种信息,还能随意改变和植入各种信息,从而给我们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我们的生活几乎无时无刻不依靠网络,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将来黑客还有可能通过网络直接控制人的大脑。现在虽然防范黑客的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就只能永远生活在恐惧之中。

那么有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呢?所有的黑客都是人,所有的人都有良心,黑客依靠良心自律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那么他们什么时候会自律呢?他们放纵自己的原因很复杂,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正义的信仰。当一个社会建立了正义的大信仰的时候,坏人的数量自然就会大幅减少。所以网络社会的安全性极大地依赖于建立正义的大信仰。其他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也都最终依赖建立正义的大信仰。

南京彭宇扶老人被诬告,法官说:你没撞他你为什么救她?要彭宇赔几万元。1990年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崩溃,不仅导致炫富,还有党风和社会风气败坏、官员腐化、不正当竞争和社会治安的恶化。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反腐形势严峻,根源就是九十年代信仰危机后遗症。

所有的伟大事业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与普通人一样,所有的伟人和社会精英也都需要信仰。伟人和社会精英的信仰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于是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希特勒信仰德意志的种族优越性,于是屠杀犹太人。

法律的强制力往往是有限的,当社会需要大规模动员的时候,信仰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信仰能让人焕发激情,迸发惊人的创造力、战斗力或破坏力。中国在朝鲜战争中靠落后的武器打败美国,中国士兵英勇无敌。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因为中国的政府变了,中国这个社会组织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文化变了。信仰是一种高级文化,哲学能给人提供最理性的信仰。

6.人生的三层楼

丰子恺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创新。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第二层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了。他们做事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满足探究人生的究竟——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都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丰子恺2017)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丰子恺所说的三层楼的理论与马斯洛的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理论可以互相补充。马斯洛临终时提出在五层需要之上还有信仰的需要。

爬上三层楼是最高境界,境界高的人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尤其在经历苦难之后,可以抚平伤口,产生巨大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人的需要的极大满足,所以人就会把这种境界作为自己的追求,这种追求成为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由于第一和第二层楼也能满足人的很多需要,所以有很多人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层楼。还有很多人不是不愿意在第一层停留,而是无法在第一层停留,饥寒交迫,饱受各种灾难折磨,才直接上三楼。第三层并不只是宗教,还有理性信仰。

到第三层境界的人有了幸福的感受之后会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甚至把这种感受和境界神圣化,让别人产生同样的追求。当很多人都崇尚这种境界的时候,就形成一种强大的信仰。强大的信仰能让人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包括强大的创造力或破坏力。1950年代中国人争先恐后地学雷锋就是这种创造力的体现,二战当中日本和德国人的战斗力就是强大破坏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