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结构和功能集是对应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说功能决定结构呢?可以说,但没有意义。因为人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的目的是改变物质的功能,但功能不是人的直接操作对象,实践的方法是改变物质的结构。
例如,灯本来是亮的,用棍子把灯打碎了,这就是改变了物质的结构。结构改变的同时,功能就变了,灯就不亮了。工人生产灯泡,让灯能亮,必须把灯丝连接好。这个工作也是改变物质结构。再比如家里做饭,每一道工序都是在改变物质结构。首先把面从面袋里蒯出来,这就改变了面粉和面袋的位置关系,也就是改变了物质系统的结构。把面粉和成面团也是改变物质结构,因为原来面粉和水是分离的,现在它们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改变物质系统的结构,改变结构的目的是获得人需要的物质功能。
那么为什么人的直接操作对象是结构而不是功能呢?因为人的行为都是结构变化。行是脚的动作,为是手的动作,手脚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都是位置变化。这些位置变化导致其他物质的位置变化就是实践。结构比功能稳定,所以便于认识和操作。例如,你用手一按自行车铃就会响。铃响这种性能是不稳定的,只有在你用手去按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而铃的结构是稳定的,不管你按还是不按,结构都不变,或变化很小。结构稳定就意味着对于众多不稳定的随环境条件变化的功能而言,结构是它们的共性。所以,结构决定论的本质是寻找共性。因为结构比较稳定,所以改变结构能产生稳定的效果。所谓效果是指行为之后人的利益的变化。
定理:人类改造世界的方法是根据预测改变物质的结构以获取人需要的功能。
要改变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认识物质的结构。人的所有的认识都是观察现象,然后寻找共性。结构和功能都是现象,因为结构比较稳定,所以人们就产生了一种观念:结构是功能产生的原因。所谓“找原因”往往是寻找物质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定理: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寻找物质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观察系统的结构来预测系统的功能。
说人的实践的操作对象是结构,有人会难以接受。耕地、安装机器设备这些实践是改变事物的结构,但所有的实践操作对象都是结构吗?是的,无一例外,所有的实践操作对象都是结构。
例如,把酒精灯放在某个物体下面给它加热,这个过程似乎是在改变温度而不是在改变结构。但首先我们要看到,这时被加热的物体不是人的直接操作对象,当我们把酒精灯放在物体下方时,酒精灯是人的直接操作对象,人的动作改变了酒精灯与物体的位置关系,就是改变了酒精灯和物体组成的这个系统的结构。划火柴、点燃酒精灯的动作也是在改变物质系统的结构,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人的手脚、身体的运动都是为了改变客观对象的结构。
说话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说话是为了改变客观对象的结构吗?是,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说话的目的是改变他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变化是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