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形而上的世界观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6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19 | 4305 次浏览 | 分享到:

结构关系,结构的变化是事件,事件的共性是规律。而当我们研究铁原子的组成结构的时候,铁原子又不再是质料了。

3.2关系

事物之间有很多关系,包括相同关系、相似关系、时间关系、受力关系、能量关系、空间结构关系、函数关系、权力关系、血缘关系、社会关系等。关系有具体关系和抽象关系之分,抽象的关系就是关系的共性。

受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一种关系。权力也是一种力,因此权力表示一种关系。时间也是一种关系,所谓时间就是时间关系的简称。有些时间关系构成事件,有些时间关系不构成事件。例如,小树生长的不同阶段具有时间关系,这些关系构成小树生长的事件。树没长高的时候,我也很小,那时的我与小树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具有同时关系,但不构成一个事件。

有些相同和相似关系属于结构关系,有些不属于结构关系。例如,所有的树木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这种关系属于结构关系,但两个物体的颜色之间的相同相似不属于结构关系。

3.3道和理

定义:理是质料和某些关系的共性以及概念,道是规律,规律是运动变化的共性。

一张方桌和一张圆桌都是具体的物,今天日出和昨天日出都是具体的事。事物有共性,共性就是共同的属性。柏拉图把物的共性称作理念,所以本书把共性称为理。这里的理与朱熹所说的理不同。事的共性叫做规律,古人所说的道和朱熹所说的理主要是指规律。

有些关系的共性是道,有些关系的共性是理。例如结构关系的共性是理,某些时间关系的共性是道。杨树、柳树、槐树有共同的结构,都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这些是结构关系的共性。这些共性都是树这个概念的内容。乌鸦、麻雀、老鹰有相似的结构,这些结构的共性是鸟这个概念的内容,鸟这个概念是这些共性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是一个逻辑构造。小树会长大,小鸟也会长大,这是时间关系。多数生物都会生长发育,这是时间关系的共性,也就是规律。

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确定的关系,规律也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确定的关系。规律就是广义的函数。函数与规律的区别在于,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只能取数值,而规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既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数值之外的任何事物或事物的任何属性。例如,人会衰老,这是一个规律。在这个规律当中,时间是自变量,人的身体状况是因变量。人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身高等数值属性,也包括人的智力、能力等非数值属性。

因为理是质料的共性,道是事件的共性,而质料的本质是事件,所以理的本质是道。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一定的事件、关系和规律构成的系统。

3.4能量

做功可以产生能量,做功是一种运动。能量可以变成功,所以能量是推动其他物质运动做功的可能性或者是产生其他变化(例如温度变化、人的情绪变化)的可能性。任何事物都有很多属性,例如氢气的化学属性是可以与氧气反应。推动其他物体运动和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一样都是物体的属性,所以能量与化学性质一样都是物质的属性。共同的属性就是理,所以能量是一种理。能量是产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所以能量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物的很多属性都是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植物的生命力是植物生长的可能性。说某种物质当中储存能量不如说某种物质具有一种属性。如果这种物质当中储存的能量增多了,其实是这种物质的这种属性变化了,就像颜色变化、形状变化一样。

有人说任何物质都离不开五个要素:质料、能量、信息、时间和空间。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把本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了。颜色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不会说任何物质都离不开颜色这个要素。物质的属性非常多,如果每一种属性都是物质离不开的要素,那物质离不开的要素就太多了。信息的本质是结构,也就是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都是关系,所有关系的共性都是理。所以对客观世界最准确的描述是客观世界包括事、物、道、理和关系。

3.5存在

存在这个概念的含义很混乱。具体的事物是客观真实存在,人的认识中的事物往往不是客观真实存在例如白色的乌鸦,会飞的大象都可以作为认识存在,但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它们作为主观事物是真实的存在,不是不存在。相反,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抽象的道理是真实的存在,具体的事物不是真实的存在。存在的准确定义必须用物质与意识来定义,存在就是物质与意识之和。由于存在的定义以物质的定义为基础,所以放在第7章第2节物质的定义后面。存在的含义在以往的理论中过于混乱,所以本书尽量不使用存在这个概念。

4.主观世界

4.1主观世界的组成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这样说不全面。主观世界当中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

1 世界的组成

这里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当中的思想,“心之官则思”。思想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性是指人的本性、需要和利益,本性包括人的脾气、秉性、习惯、品格、修养、情操和精神。情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怀。情感包括苦、乐、喜、怒、哀、惧、爱、恶、惊、忧等情感。情感是产生行为意志的主要动力,当人的情感发展为激情的时候,会对行为产生最大的推动力,人会爆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战斗力或破坏力。情绪是比较短暂的情感,包括着急、兴奋、激动、慌张、得意、骄傲等。情怀是具有某种特定的道德观念或信仰价值取向的情感,是比较理性的情感,例如:愿望、梦想、理想、向往、愿景等等。意是支配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包括人的态度、意志、毅力和决策。道德观念属于态度或意志。决策包括具体的决策和抽象的决策,所有的规范理论,包括技术、原则、法律、法规、制度、伦理、习俗等都是抽象的决策。柏拉图所说的勇敢和节制等品质属于人的意志。

思想创造了很多产品,包括知识、假说、假设、幻想、神话、童话、谎言、艺术、信仰、宗教、意见、偏见等等。其中,知识包括经验、观念和理论。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包括对外部事物的直接经验和对自己身体和内心的主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其中有很多错觉。观念包括各种意见、偏见、假说、假设、感想和各种不太成熟的想法。理论包括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谬论。经验、观念和理论都在讲述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道、理。知识是客观性最强的意识,其他意识的客观性都很弱或没有客观性。知识在主观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客观世界,可以称为客观世界2,知识就是客观世界2的内容。

在主观世界当中,人的性(本性、利益、需要)和情绪是本我,人的情感、思想、态度、意志、决策、经验、观念是自我,人的情怀和思想产品中的科学、艺术、宗教是超我。

4.2心、性和情不是逻辑构造

心是思想,思想是大脑的功能。大脑是一个客观物质系统,所以思想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本身不是逻辑构造。人的性(本性、利益和需要)和情(情绪、情感和情怀)本身不是逻辑构造,是人这个客观物质系统的产品,用陆象山的话“天之所与我者”,“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以说它们本身不是人的思想游戏创建的逻辑构造。但当人反思心、性和情的时候,就会产生关于性和情的思想产品,这些思想产品可以成为逻辑构造

我们要理解他人的行为就要理解他人的主观世界。每个他人的意识对于主体来说都是一个黑箱,要对这个黑箱进行仿真和建模,必须知道他的信息茧房,必须知道他有哪些表象,以及他如何用这些表象创建逻辑构造也就是必须知道他的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他的思想是他的表象,他的思想产品是他建立的逻辑构造

思想产品有很多种。认识是一种思想产品,但不是所有的思想产品都是认识,宗教和艺术也是思想产品,但不是认识。认识是具有较大的客观性的思想产品。宗教和艺术的客观性较小。

知识就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事、物、道、理和关系的认识,这些被认识的事、物、道、理和关系构成主观世界当中的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