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的任务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21 | 439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金字塔式理论结构是理想结构
2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3 什么是本原

什么是本原

前面的认识论中说过,还原是认识的主要方法之一。世界上有无限多的具体事物,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无限多的属性。对具体事物及其属性的抽象会产生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类型,对这些概念和类型又可以作进一步的抽象和还原。

如果我们知道某一类事物A的属性,又知道某具体事物a属于A类,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a的属性。其中,“A具有某种属性”是大前提,“事物a属于A类”是小前提,“a具有某种属性”是结论。要得到小前提就要对事物进行归类,归类就是还原。例如,所有的麻雀都是鸟,所有的鸟都是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是生物,所有的生物都是系统。当还原的过程进行到终点时,就得到了本原。本原是最大的类,分类的依据是所有事物的共性

定义:本原是还原的终点。

习惯上把本原当成一个概念,严格地说,本原应该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应该是这样的,唯物主义相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即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主观唯心主义相信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即所有的存在都是意识。

抽象和还原的深化过程就是沿着理论的金字塔向上走的过程,本原的问题是最深刻的抽象和还原的结果。现在的哲学理论把本原当成世界的起源是错误的。世界的起源是物理学问题,本原是哲学问题。

本原的原是指原理和原因,属于逻辑关系和分类关系,是抽象事物之间的关系。起源属于时间关系。逻辑关系是主观世界内的关系,时间关系是客观世界内的关系。黑格尔说:“整个哲学的任务在于由事物追溯到思想,而且追溯到明确的思想。”(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2版:230.)寻找本原是寻找主观世界里逻辑上最大的类,不是寻找客观世界里时间上最早出现的物质。人类哲学和认识论当中的大部分错误产生的原因都是把意识当成物质。

  为了实现稳定的条件反射,必须把具体事物还原为抽象事物。客观世界中没有抽象的事物,所以必须人为地用意识制造出一些抽象的东西,哲学主要研究这些抽象的东西。唯物主义者不懂这个道理,一味地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这似乎是明显的事实,但仍然无法驳倒唯心主义。马克思不得不承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12:133.主观唯心主义者也不懂这个道理,硬说世界起源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