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的任务
1 金字塔式理论结构是理想结构
2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3 什么是本原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21 | 197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金字塔式理论结构是理想结构

归纳的结论不易证实而容易证伪,演绎的结论不易证伪而容易证实。实践的决策来自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三段论的大前提如果来自于演绎而不是归纳,那么决策就更加可靠。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体系都应该是金字塔式的演绎结构。

金字塔式的演绎结构理论体系是一个古老的理想,自从欧几里得几何学诞生以后,人们就在不断地试图建立各种科学的金字塔。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都已经实现了这个理想,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管理学也像模像样了,但哲学、美学等学科仍然看不到希望。于是后现代主义学说成了主流,互相矛盾的多种理论共存似乎成了想当然的发展趋势。其实这是不正常的,至少是不理想的。我们有责任努力改变现状。

理论的演绎结构最好由一系列定理组成,因为定理是用科学语言表述的、最易于查找也最易于讨论的形式。大家首先把讨论集中在一些基础定理上,不再打乱仗,容易取得共识。基础理论上取得了共识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其他问题,这样理论就可以稳定健康地发展,现在哲学理论总是原地转圈,关键就是缺少基础性的定理

  另一方面,金字塔的建设并不一定从地基开始,很多预制件可以先准备好,然后搭在一起。现在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并不都是在原地转圈,也有很多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语言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中国的国学等,这些成果都是预制件。但由于缺少地基,人们不知道预制件往哪搭,预制件之间如何连接。如果某些预制件之间的连接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首先变成大型预制件,这也叫一以贯之。但它们本身还不是最终的理论体系,还需要地基,需要一贯到底。或者说像一个球队,不要内部斗争,而要各自明确自己的位置,互相配合。而明确各自的位置,是一个重大突破,然后就有可能一通百通,乌云横扫,哲学发展跃进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过去几千年的哲学发展都是在造预制件,近代西方哲学把几个大的预制件造好了,20世纪在本体论上几乎没有进展,顶多是把问题说的更明确了,但没有让人看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希望。现在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任何理论都是人造的逻辑结构,或如康德所说是“先验幻象”。所以理论本身无所谓真实与否,都只是人的工具。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无数种工具,但它们的效用大小是受客观世界的物质决定的。理论发展的目的是寻找能给人带来最大效用的理论。

在理论的金字塔中,顶层理论距离实践很远,效用很难体现。各种顶层理论的效用差别很难比较,本体论问题更是如此。因此,哲学的流派纷杂,众说纷纭也就容易理解了。

  后现代主义似乎是当代哲学的代表,此外就找不到大的学派了。如果后现代意味着对于权威的挑战和百家争鸣,那么后现代主义永远不会终结。但后现代还有取消主流,放弃统一,欣赏混乱的意思,这种后现代是非建设性的。牛顿定律可以有缺陷,但人们永远需要它,这种理论的统一来自实践的需要。后现代主义追求彻底的解放(例如马尔库塞倡导的左翼激进革命),但彻底的解放必然导致彻底的锁链。当然共识不能勉强,不能依靠人造的权威,必须有突破性的理论出现。

2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主体包括我的意识、我的身体和我们,我们是指与主体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和组织。意识是主体的核心,所以主客观矛盾的本质是物质与意识的矛盾。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有以下表现:

1.人的认识与自在之物的差别;悖论;抽象与具体的矛盾;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2.自尊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之间的矛盾;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各种生物的矛盾;

3.人本主义与进化主义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生产与消费和社会福利的矛盾;人与人工智能的矛盾;

4.个人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家庭矛盾;性别歧视;人与社会组织的矛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包括国家间的矛盾);

5.艺术与科学的矛盾;

6.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7.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矛盾;

8.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矛盾等。

  由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能够衍生出以上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所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定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哲学是理论金字塔的塔尖,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本原的问题,本原是塔尖的塔尖。

从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就争论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大家都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没有人能明确说出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由于历史上对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于是有人干脆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认为现代哲学已经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现代哲学发展中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在哲学和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中都会体现出来。当代分析哲学企图给哲学建立一个符合逻辑规则的科学体系,但几乎完全失败了,主要原因就是它们没有解决本原的问题,而且对哲学的很多基本概念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也缺少一些基本的定理。

否定本原问题的作用,是不懂得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到底重要在哪,对问题的描述也是一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准确全面地描述问题。把具体矛盾抽象为主客观的矛盾,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很重要,但还没有结束,还要从抽象到具体,要罗列出主客观矛盾包括哪些具体矛盾。空谈物质与意识的矛盾是没有意义的,哲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为社会现实服务,为实践服务,为具体的人服务,为人的利益服务的。

本体论不光研究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服从谁的问题,还要说清楚五个问题。

1.认识对象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

2.抽象的事物(包括概念和客观规律)是物质还是意识;

3.客观性的概念和来源;

4.认识能否具有客观性?如何具有客观性?这也就是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5.真理的最终标准是物质还是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是真理的最终标准,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理念或理性是最终标准,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利益等意识是最终标准。

从本体论上来说,世界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如果把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统称为客观主义,把主观唯心主义称为主观主义,那么可以说,古代哲学是客观主义发展阶段,主观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客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同时产生和发展,相互独立,基本上互不干涉。

第二个阶段,笛卡尔创建了主观主义,所以大家公认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但在笛卡尔以后四百年的发展中,主观唯心主义一直与唯物主义作对,无法统一,哲学本体论一直原地转圈儿,无法产生一个大家公认的理论体系。只有当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实现辩证统一之后,问题才能彻底解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是正确的,但客观唯心主义一直在苟延残喘,甚至被黑格尔推入高潮。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有对有错,法国、苏联和中国的唯物主义继续发展。总体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三个阶段,主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实现辩证统一,形成辩证二元主义,同时彻底批判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个阶段没有客观唯心主义的位置,它应该在第二个阶段就退出历史舞台,但至今还有很多哲学家相信客观唯心主义,还有很多唯物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经常不自觉地滑向客观唯心主义。

可以说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但这并不能说明某一方正确,也没有谁是胜利者。哲学史是辩证二元主义的曲折发展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动态平衡的历史。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中的一方在不否定对方的前提下发展自己时它是进步的,当它反对对方的极端理论时它是进步的,当它走入极端并想把对方置于死地时它就是反动的。

3 什么是本原

前面的认识论中说过,还原是认识的主要方法之一。世界上有无限多的具体事物,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无限多的属性。对具体事物及其属性的抽象会产生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类型,对这些概念和类型又可以作进一步的抽象和还原。

如果我们知道某一类事物A的属性,又知道某具体事物a属于A类,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a的属性。其中,“A具有某种属性”是大前提,“事物a属于A类”是小前提,“a具有某种属性”是结论。要得到小前提就要对事物进行归类,归类就是还原。例如,所有的麻雀都是鸟,所有的鸟都是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是生物,所有的生物都是系统。当还原的过程进行到终点时,就得到了本原。本原是最大的类,分类的依据是所有事物的共性

定义:本原是还原的终点。

习惯上把本原当成一个概念,严格地说,本原应该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应该是这样的,唯物主义相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即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主观唯心主义相信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即所有的存在都是意识。

抽象和还原的深化过程就是沿着理论的金字塔向上走的过程,本原的问题是最深刻的抽象和还原的结果。现在的哲学理论把本原当成世界的起源是错误的。世界的起源是物理学问题,本原是哲学问题。

本原的原是指原理和原因,属于逻辑关系和分类关系,是抽象事物之间的关系。起源属于时间关系。逻辑关系是主观世界内的关系,时间关系是客观世界内的关系。黑格尔说:“整个哲学的任务在于由事物追溯到思想,而且追溯到明确的思想。”(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2版:230.)寻找本原是寻找主观世界里逻辑上最大的类,不是寻找客观世界里时间上最早出现的物质。人类哲学和认识论当中的大部分错误产生的原因都是把意识当成物质。

  为了实现稳定的条件反射,必须把具体事物还原为抽象事物。客观世界中没有抽象的事物,所以必须人为地用意识制造出一些抽象的东西,哲学主要研究这些抽象的东西。唯物主义者不懂这个道理,一味地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这似乎是明显的事实,但仍然无法驳倒唯心主义。马克思不得不承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12:133.主观唯心主义者也不懂这个道理,硬说世界起源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