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归纳的过程中,归纳的对象是具有相同内容的联想,巴普洛夫的狗归纳的对象是近几天与食物有关的联想。在看到食物之前,狗除了听到铃声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经验。例如,看见游客和饲养员,看见窝边的青草,与同伴打架等。经过对比发现铃声是共性。如果这几天喂食前,狗都与同伴打架,它有可能把打架当成共性。但再过几天,它会发现打架不总是共性。铃声是稳定的共性,打架是不稳定的共性,不是必然联系,所以铃声是必然联系。再后来,发现游客也会摇铃,所以铃声也不是必然联系,铃声加饲养员才是稳定的共性。
所有的抽象认识都是观念,观念是经过主体加工过的意识。直接经验是没有经过主体有意识加工的意识。所有的直接经验都一定有它存在的客观原因,而观念有可能是完全主观的。
人们往往有一种成见,认为客观事物稳定,而主观事物不稳定,而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主观事物会比客观事物稳定。雷锋今天在工地义务劳动,明天扶老人过马路,雷锋做的事每天都在变,但“雷锋是个好人”不会每天变。因为观念是经验的共性。
定理:主观事物可以比客观事物稳定。
对每一个行星的观测数据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遵循的运动定律是一样的。所有的理论都是人创造的,我们创造这些理论的目的就是获得稳定的认识。真理是一种观念,是最稳定的认识。
客观世界里一切都在运动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物,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定理:在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所有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永久拥有,而真理可以永久拥有。如果某个理论在逻辑上与一些经验相容(逻辑统一),与另一些经验不相容,为了适用那些情况,理论必须本身作出改变,因此我们就说它不是科学理论。如果某个理论能与任何经验相容,不需要作任何改变,就可以成为永久的财富。这种永久不变的财富可以积累,积累得越多,人的预见能力越强,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所以人类的进步主要依靠科学。
很多时候,人们发现具有相同结果的所有联想当中,人能观察到的所有现象都不是稳定的共性。这时,人只能虚构一个东西,当成稳定的共性。这些虚构的东西属于试探性学说。例如,两个人的相貌、身材、知识水平等都不相同,但都取得了发明比赛的大奖。原因是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创新能力等品质。品质是看不见的,不是一个可观察的现象,很难通过直接观察得到相应的经验。品质是人虚构的一种东西,并把它当成一个稳定的共性。所有事物都具有的稳定的共性叫本原。本原是不可观察的。
得到确认的逻辑是真理。逻辑学就是把常用的关系找出来,构成的理论体系。
定义:逻辑统一是与一套特定的逻辑体系一致。
对假象和错觉的辨识是对直接经验的解释。例如庄子做梦变成蝴蝶,这是一个直接经验,任何分析、判断和检验都不能否定直接经验的客观性,但我们需要对这个直接经验进行解释。所谓解释就是当某些直接经验与其他经验不能逻辑统一的时候,我们需要创造一些观念,让观念与直接经验的复合体具有逻辑统一性。我们创造一种假说:大脑可以把已有的思维片段任意组合,于是产生了庄子变成蝴蝶的梦境。我们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大脑的运动,所谓“大脑可以把已有的思维片段任意组合”完全是一种假说,所谓假说就是我们臆造的一种观念。有了这种观念以后,庄子变成蝴蝶的梦境就与日常经验之间具有逻辑统一性了。
这个假说是稳定的,梦境是不稳定的,每天梦境都不同,但都可以用同一个假说解释。假说是观念,是思维处理的结果,是可能出错的,必须接受怀疑和检验。
客观世界中的现象经常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认识不利于预测和决策,人类为了建立稳定的认识经常需要创造或寻找一些特定的概念和关系,以便把不稳定的认识变成稳定认识的组成部分。例如,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经常变化,有些物体运动方式很少变化。如果把这些物体分成两类,一类物体受力,另一类不受力,那么这些物体在运动方式上的表现就稳定了。受力的物体运动方式一定会变,不受力的物体运动方式一定不变。牛顿定理把千奇百怪的物理运动都变成了稳定认识的组成部分,这些被创造或寻找到的特定的概念和关系就是本质。例如,一个自由落体,它的位置和速度都在变化,但加速度不变,我们就把这个加速度当成本质。
定理:寻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就是创造或寻找一些特定的经验、概念、关系或逻辑结构,以便把不稳定的认识变成稳定的认识。
本质是事物当中与人的利益有关系的内容,在认识过程中,稳定的东西对人有利,所以稳定的东西就是本质,寻找本质是为了建立客观的认识。本质既有物质性,又有意识性。归纳是从各种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共性,也就是寻找稳定的东西。分析也是为了寻找稳定的东西。
我们所说的客观事物都是主观臆造的逻辑结构,如果这些客观事物具有稳定性,我们就认为自己发现了真实的客观事物,这些客观事物就成为本质。一幢大楼作为本质是一系列经验基础上臆造的逻辑结构,这一系列经验包括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上观察大楼得到的经验。这一系列彼此不同的经验如果单独拿出来,可能不是大楼的本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都是无限复杂的,客观世界只有个别,没有共性。规律是被证实的关系,而我们所想、所说的关系是试探性学说,是被简化和强化的联想。所以规律(真理)属于主观世界,不属于客观世界。规律是简单的、抽象的关系,是不变的关系,不是具体的事物。规律是共性,不是个别的现象。
浩瀚的宇宙无限神奇,人类蜗居一隅,在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科学家也能预测。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它竟然是可以被理解的。”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但创造这个奇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条件反射,这种认识方法让人的主观世界超越了客观世界。
虽然各种射线在奔驰,各种天体在不断爆炸、撞击,但科学家相信所有变化的背后都有不变的规律。所以科学理论用规律解释世界,反对迷信。神的意志也具有异己性,因此也具有客观性,但神的意志复杂多变。因为多变,所以难以预测。不稳定意味着复杂,奥卡姆的剃刀反对复杂的理论。因此科学反对宗教。科学用规律解释世界,即用简单的、不变的观念解释世界。
简单是相对的,有些规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复杂,很难理解。在对同一个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论,排除掉错误的理论以后,能够自圆其说的、具有相同的预见功能的理论也可能不止一种。所谓简单是指这些不同的理论当中相对最简单的。
定义:科学是真理的集合。
真理当中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原则。科学方法主要指归纳、分析、还原和演绎等方法,科学原则主要指真理标准。我们必须明确科学可以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这种利益远远大于宗教、艺术等任何其他事物带来的利益,因为科学是最有序的理论。在第3篇第5章5.5.4中提出,科学技术是广义遗传和广义进化的核心内容。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批判其实只是科学内部的学派之争而已,这些批判的魅力来自于它们的科学性。
马克思所说的客观规律是不存在的,因为客观世界不存在抽象的事物。本书有时也使用客观规律这个词来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但这里所说的客观规律都是指主观臆造的真理。真理并不是真实的理论,所有的真理都是假的,都是人主观臆造的假说。
定义:真理是得到确认的、最稳定的观念。
确认并不一定是证明,而是主体对这个观念产生了信心。有时,只要增加几个用于归纳的经验,人就相信了。但经验丰富的人要求更严格的证明,这种严格的态度叫科学态度。那么科学态度能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归纳法的结论注定不能证明,但归纳的结论每天都要大量使用。所以科学态度不可能非常严格,科学家也经常受骗。连钱学森都被特异功能欺骗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