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这个客观物质系统当成一个黑箱,以黑箱的输出为依据建立这个系统的结构模型。对于符号的解码,如果解码的人与制作符号的人有相同的条件反射,那么可以很容易地正确解码。如果解码的人的条件反射与制作符号者的条件反射不同,就可能产生误解。如果解码的人不了解制作符号者的条件反射,那么这些符号就是无法打开的黑箱。
解码的时候需要两种东西:第一是信息载体;第二是逻辑。逻辑就是各种条件反射或各种条件反射的共性。信息载体中不可能包含逻辑,更不可能包含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由人的联想等意识活动建立的,人们往往认为这个模型是某个原型的仿制品。于是就去找这个原型。那么原型在哪?如果把信息载体的制造者(例如恐龙)当成原型存在一个困难,人没有看到过恐龙,怎么可能按它的样子仿制呢?人们能看到的就是信息载体,于是就认为那个原型隐藏在信息载体当中。这个思想过程与柏拉图的思路是完全相同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其实,人在建立模型的时候可以有原型,也可以没有原型。人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模型,人没有见过活的恐龙也可以创造出恐龙的形象。当人们相信这些模型具有客观性以后,就似乎觉得自己看见原型了,计算机可以把恐龙刻画得惟妙惟肖。其实,这时的所谓原型也只不过是个模型,只有当我们亲眼看见几千万年前的恐龙时,才能说看见原型了。
信息的单位是比特,但多少信息是1比特呢?划定比特的标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信息是物质的结构,客观物质是无限复杂的,所以任何一个物体,就连一个小钉子都拥有无限多的信息,有无数比特,但只有很少的信息是有效的。如果人能对不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那么这种信息才是有效的。无效信息数量再大,人无法区分,也等于零。所以比特就是人的反应的种类数,人能对一种信息变化作出一种应变,就表明人接收了1比特的信息。